钓鱼出现这几种漂讯,可能是挡口了

挡口这个词,应该是钓鱼圈子里,比较独特,比较直接的一个词,意思很简单,就是鱼在吃口时,因为各种原因,钩饵被挡在鱼唇之外,那么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鱼钩都没有进嘴,那自然是无法刺鱼成功了;一旦出现挡口现象,都能确定一个事,那就是漂讯碎、杂、乱,如果不能及时做调整,那就只能看着浮漂给出各种细碎的讯号,而徒呼奈何了。
既然明白了挡口这种现象,那么挡口这个现象的缘由,种类确实不少,比较常见的,有饵团太大、钩号太大、饵团状态不好、鱼线太粗这几种,当然,这几种情况,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在漂讯出现提示后,亦或者是抓口时出现异常的时候,才能判断是出现了挡口,相应的,只有解决了适时的挡口诱因,才能继续施钓。


一般出现挡口都是以下的原因:

【原因一】饵团过大、过硬

当我们开饵后,饵团体积过大、过硬,目标鱼张唇时,无法吸食饵团进唇,这是比较常见的,但是这种情况是相对而言,大多数是因为目标鱼的体积,和饵团的体积预期不匹配,比如我们计划诱钓的是鲤鱼,而进窝的多是鲫鱼,就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毕竟,淡水鱼对饵料的味型嗜好,并不固定;另一种情况,就是饵团太硬,这种情况,当鱼吸食饵团进嘴,因为饵料太硬,异物感实在太强,而且钩尖也不太容易刺透饵团,进一步来说,自然也无法刺中鱼唇,虽说钩饵已经被吸入鱼唇了,但是我们也认为这是一种挡口现象。

这两种诱因,具体表现在漂讯上,是有明显的讯号的,当饵团过大导致挡口时,漂讯多为半目的小点漂,而饵料过硬导致的挡口,对会出现不规律的1目左右小顿口,何谓不规律小顿口呢?就是顿口频出,但是漂目行程很短,而且很突然,还没有来的及提竿,马上就恢复了时不时还有个移漂,幅度都不是很大,但是基本上都能在1目左右的变化;知道了诱因,我们只需要调整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饵团过大,我们将饵团体积,缩减到四分之三,甚至是二分之一就可以了;如果饵料过硬,我们可以适当添加点开饵水,多醒一会,再试试效果即可。

【原因二】钩号太大

鱼钩的钩号过大,其实说白了就是钩尖到钩柄之间的钩门距过大,这种情况多见于目标鱼体积预估错误,鲫鲤草都有可能,比如我们计划钓大鲤大草,用10~14号伊势尼,但是进窝的鲤草,不过是斤草、斤鲤,这就会导致进窝鱼吞咽钩饵时,异物感很强烈,不一定是无法吸入,但是加上鱼钩上的饵料,不管是软料,还是种饵,亦或者是活饵,都有很强烈的异物感,无法继续下咽,只能吐出钩饵,我们称这种诱因,也是挡口现象。

那么这种挡口现象,多是使用大钩号鱼钩时,有口,但是无死口,提竿频繁空竿,这种时候基本上都可以认定为钩号过大,有两种处理建议,第一,可以将饵团体积减少,只要能包裹住钩尖即可,并且调整钓目,这样便于刺鱼;第二,可以改为小两个号的鱼钩,这样调整过后,很快就会有死口出现。

【原因三】饵团状态不对,死饵比较多

这种情况,多见于使用商品饵时出现,再具体一点,就是状态粉添加之后,搅拌不均匀后导致的,这样开饵的后果,很容易出现疙瘩饵,再一种,就是揉搓次数太久,拉丝粉加的太多,加之水比明显少了,这样开出来的饵团,基本上就不怎么雾化了,这样的饵团,对于鱼来说,根本就谈不上适口性,口感还不如种饵,如果目标鱼是大鱼,这种饵料勉强还能用,如果目标鱼是小型鱼的话,鱼是很难吸食的,就算勉强吸饵入唇,也很快就吐出来了。

至于判断饵料是不是这种原因,只需要仔细观察,醒饵成功之后的饵料,要均匀,用手指捏捻一下,比较顺、滑,没有涩、硬、刺痛感,就说明饵料没问题,反之,就说明饵料状态没问题,如果是漂讯碎、杂、乱,再确定一下饵料状态,那么挡口现象,很快就能解决了。

【原因四】鱼线太粗

至于鱼线太粗,会不会导致挡口,这个说法其实要看子线到底有多粗了,比如0.4和0.6的子线相比,非要说0.6的子线比0.4的子线挡口,这个说法就纯属扯淡的,但是要说1.5的子线比0.6的子线挡口,这就比较正常了,但是要说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都是进窝鱼和目标鱼不符,比如2.0的子线钓鲫鱼,4.0的子线钓斤鲤、斤草,这种线号、线径,明显会影响鱼口的正常。

但是,这种情况是属于比较极端的现象,要真说比较集中的,多出现在冬钓、竞技钓中,因为冬季鱼口轻弱的厉害,线径越粗,在冬鱼吸食钩饵入嘴时,就越容易形成阻碍,这会严重的影响冬鱼吃饵,所以冬钓时多建议用细线;而在竞技钓中,因为目标鱼多是被钓了很多次的老滑鱼了,线径稍粗,都会引起鱼口的警惕性,所以线径越小,线越软,诱钓效果越好,但是,除了这两种情况,野钓、黑坑钓,说是粗线挡口,其实是很扯淡的。

总结语

挡口现象的形成,可能以上这四种情况,并能全部包括,还会有其他的形成原因,但是以上这四种,要么可以通过漂讯观察出来,要么通过垂钓水情、季节,判断出来,只要能把以上四种情况都尽可能规避了,解决了,那么大多数挡口现象,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只要能解决挡口现象,渔获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100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