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浪桩渔场海上打捞实战技术分析

早些时候,我们了解了消浪桩渔场的海上捕鱼点和诱饵设备的选择。在此期间,我们将继续听取消浪桩渔场的实际作战技术。

如果我们选择在防波堤底部捕捞深场,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捕鱼方法,即仔细找底和确定底部附近的渔棚。这种捕鱼方法在实际战斗中没有具体的技术要求,只要在控制鱼后注意鱼,就可以避免鱼群钻礁切割线的钩。这里没什么可说的。

当选择在防波堤斜侧扭动大块头形成的洞穴时,如果捕鱼方法不精巧、不严重,不仅捕鱼方法不理想,而且频繁的底挂也会导致断钓钩,失去钓鱼群,最终会惹恼你。在我印象中,有些钓鱼朋友第一次钓到这种渔场时,第一次失去了整卷50米长的鱼线和几十个鱼钩,但最后却没有钓到一条鱼。

面对这样的渔场,首先要弄清楚是抓洞缝还是把鱼引出洞缝,如果你想攻击洞石缝里的鱼,不宜使用浮钓组,最有效的捕鱼组是使用前钓鱼方法或手杖轻落捕鱼法,而采用浮式捕鱼法的前提是要能把鱼从藏身之处引出水面吃诱饵。

有一个认知问题需要解决:许多人会认为底鱼(如黑头鱼)一定会在底部移动。事实上,虽然这些鱼没有无缘无故地无障碍地跑到明亮的水层,但它们渴望在诱饵的刺激下漂浮钓鱼饵料,再加上波动堆的特性,这为它们提供了隐藏的物理条件。因此,在诱饵的刺激下,这些亲底鱼往往聚集到水下蠕动块的最高点,等待抓住诱饵的机会。这为浮沙捕鱼处理它们创造了有利条件。

嗯,我们已经讨论过如何用诱饵来刺激目标鱼的食欲并把它引出洞穴,然后我们将研究如何捕获这些目标鱼。

首先,当我们从钓鱼竿上下来时,我们必须粗略地确定渔棚的深度。由于整个防波堤呈斜形延伸到深度,所以在整个捕鱼阶段可以采用固定渔棚或固定渔点两种方法。

固定渔棚捕鱼法是指涨潮还是退潮,捕鱼组浮标下的长度不再调整,涨潮时捕鱼越近,低潮越远,总之整个渔棚的深度不会调整。

固定渔点捕鱼法是指渔群登陆点的位置大致不变,当涨潮时,线结随时根据上升高度上升,当潮落时,线结根据落差幅度随时降低,使浮标下的鱼群长度与涨潮相适应,从而保证钩饵始终稳定在同一渔点的同一水层中。

在实战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因为固定渔棚捕鱼法在整个捕鱼过程中不需要调整交界处的位置,它具有操作简单、适用于一般捕鱼点的优点,而固定渔点捕鱼法则更适合于某些特定的区域,例如,如果在捕鱼位置前面的一定距离内发现一小块深水区域,则可以采用固定渔点捕鱼法进行重点勘探。

无论采取固定钓点还是固定钓棚钓鱼方法,实际作钓的钓棚深度都应满足钩饵在水下的高度同扭王字块消波桩水下最高点的平均线相一致的要求。换句话说,最佳的钓棚深度大致上为不加控带的钩饵在自由乘流运动过程中会偶尔出现挂底现象,稍加提拉、控带钓组后,钩饵就能顺利越过挂底的障碍物。

有一点需要注意,消波桩钓场找底不能使用找底铅进行找底,因此,要想找到这一最佳钓棚深度,可以采取反向找底法。大致方法是:在确定了钓点离钓位的距离后,先根据水色透视度情况确定一个大致作钓的深度(比如从2米5开始),然后抛下钓组随波逐流,如果钓组不挂底就继续调深一些,如果钓组挂底就调浅一些,直到找到刚刚开始挂底的深度为止。

在此类钓场近钓浅棚时,诱饵能够发挥诱引效果的距离受诱饵的沉降速度、水流速度、钓棚深度三个条件制约,作钓者应该根据这三个条件判断出诱饵能够发挥作用的大致有效距离,并根据这一距离确定钓组乘流搜索的范围,超过了这一范围就应该收回钓组重新下竿了,否则只能是白白浪费宝贵的作钓时间。

在这类水下障碍物高低不平的钓场操作时,适时地采用提拉、控带手法尤为重要。适时的提拉、控带不但可以减少挂底的几率,还具有活化钓饵使钓饵更容易引起目标鱼注意的作用。在提拉、控带钓组时要注意动作要舒缓轻柔,以保证钓饵的运动更自然。

为了便于操控钓组,一般应该将诱饵落点、钓组落点设计在钓位的正前方,这样才能在海流的作用下将狙击区域制造到流尾一侧。

消波桩钓场的扬竿时机是整个作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扬竿早了会钩不到鱼,扬竿晚了鱼就会拖着钩饵潜回藏身处。一旦鱼潜回藏身洞穴,扬竿即使钩住了鱼也会因子线极容易同消波桩摩擦而最终导致切线跑鱼。

概括起来讲,在扭王字块消波桩钓场最多出现的丹锥浮标信号有三种:

1)是浮标在运动过程中向下一阴,然后随着浮标的继续乘流运动而逐渐缓慢下沉;

2)另一种信号是浮标爽快的斜拉下沉;

3)信号是浮标突然下沉一定深度后停住不动,有时候又接着浮上来,稍做停顿又开始下沉,这种动作会反复多次发生。

以上三种动作,第一种动作主要见于鱼钩挂底时,第二种多为标准的目标鱼咬钩信号,第三种则多见于小杂鱼咬钩时的信号。但是,这些信号往往也会经常混杂到一起,比如第三种信号,在浮标下沉一定深度停止不动时,如果你耐住性子等或者手法轻柔的逗,经常也会出现突然的下拉箭沉,而且这种动作经常会中大家伙。

出现以上信号应该怎么办?

钓鱼新手的处理方法往往是见到浮标下沉就大力扬竿。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只要钩住鱼,鱼想重新扎回洞穴礁缝的机会不大,不容易切线跑鱼。不过,这种做法的扬竿成功率极低,中鱼率甚至不超过30%,有点撞大运的味道。

而大多数人采取的手法是发现信号后稍微等一下或者采取读秒扬竿的方法。也就是说,发现浮标出现信号后就注意精力观察,在浮标出现加速箭沉直至看不见浮标时才扬竿,或者在看不见浮标后仍继续数一、二、三秒后才扬竿。这种扬竿方法中鱼的成功率高于前者,但鱼潜回洞穴导致的切线概率则变得非常高。

我个人则更喜欢创造让鱼扯竿的信号,因为这样的信号不但中钩率高,而且鱼钻回洞穴的机会并不多。其基本手法包括:

1)是勤快的操控钓组,使钓线始终保持若有若无的受力状态,让钓线不至于太松弛;

2)是当浮标开始下沉时,非常缓慢轻柔的利用钓鱼竿提拉钓组,这时,灵敏的竿先就会觉察到水下传来的信息,包括究竟是挂底还是鱼的索饵信号,索饵的鱼有多大等等。在实施这个动作时请务必记住缓慢轻柔这四个字,也就是以前我俗称的一寸寸拖拉;

3)是在拖拉过程中感知到水下传来的点动信号并清楚这一信号表示水下有鱼索饵时,应根据情况稍微下压竿身让钓组适当松弛些,这时就经常会出现主线突然加速并最终扯动钓鱼竿的动作,这就是最佳的扬竿时机;

4)是当我们感觉到水下传来点动一、二下紧接着不再点动的信号时,说明鱼在试探饵而并不急于吞钩进嘴。这时可以稍微放松钓组将鱼钩再送回鱼眼前,然后稍作停顿接着再缓慢向上提拉钓组,经过这样的拉拉扯扯半推半就,只要钩子上还有饵,就经常会出现鱼追着被缓慢提拉起来的钩饵连续啄咬,反复啄咬几次吞不进钩时它就会更着急,最终奋起一口的结果是被钩子直接钩住,这时就又出现了扯竿的信号。

相比于前两种方法,我最后介绍的扯竿手法因为是通过竿先感知信号,因此信号传递更直接、更及时,再加向上拖拉钓组的动作经常会诱使鱼追着向上运动的钓饵咬,鱼容易被引离障碍物,且它们中钩时鱼头的角度基本都是冲上,因此它们一旦被钩住要想再返身潜回洞穴逃生的概率就很低。

鱼中钩后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返身钻向洞穴或者冲向深水,而任由鱼钻洞的结果多数是切线跑鱼。因此只要感觉鱼已经中钩,就不能像在普通深水钓场一样从容不迫的溜鱼,而应该凭借强悍的钓组硬碰硬将鱼弓起来,只要鱼被弓到半水,就基本成功了一大半。

在搏鱼过程中除了初始阶段一手不让的力博外,当鱼被弓起来后还经常会出现鱼冲向岸边的现象。此时应该根据鱼的位置向侧前方尽力外撑,避免鱼钻进岸边的缝隙中逃脱。

当鱼被弓出水面后,也不应像普通钓场一样将鱼溜疲才下抄网捞鱼。只要发现了鱼被拉出水面,就要毫不迟疑的抖开抄网将网口置于近岸端的水中,另一手持竿迅速将鱼拉向网口,两手配合快速抄鱼进网,整个过程要体现既快又准的特点。

最后还要提醒一点:由于消波桩钓场水流平缓、生态丰富,因此这类钓场的未成年鱼数量很大。钓鱼爱好者在此类钓场应该树立正确的作钓理念,尽量放掉中钩的未成年鱼,这也是一个钓鱼爱好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92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