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钓大鲤鱼总结,受益匪浅

2019-07-10


  鲤鱼由于其吃钓饵刁猾、行动诡秘,素有猾鲤之称。在作钓这种智商相对较高的鱼种时,想要有所收获,就一定要针对当时的情况结合,并结合日常的作钓经验及时应变,方能凑效。

  鲤鱼喜静、行动谨慎,这就决定了在钓时找到鲤鱼对比困难。野外水域中,它们一般喜欢游荡在远岸处的水生植物附近、水体透明度相对较差的区域、近岸处的陡坡和水底的坑洼部位也是它们的喜藏之处。春冬季节的鲤鱼更多会出现在深水区, 而冬季则只有在向阳的深水处才有可能钓到它们。夏秋季节垂作钓鲤鱼应多选水底杂乱的地方, 白天它们大都潜藏在深水或隐蔽在某个它们觉得安全的区域,很少活动。夜间鲤鱼会到离岸边近一些的地方觅食,此时吃钓饵也对比大胆,因此夜钓相对来说对比好钓鲤。

  库钓鲤选位尽量选择大小水面的连接处,或岸边突出超过一米以上的钓位,或是水中的小岛和大片水草的边缘地带。池塘中的鲤鱼则是另一种分布状况,老钓位、投喂饲料的位置、以及塘中地势复杂的地方都常会有鲤鱼光顾。放钓塘选位时要注意放鱼的第一天,尽量选离塘边近点的钓位。随着放进池塘里的鱼对地形越来越熟悉,钓点要逐渐放远一些。放鱼后几天还可以找作钓次数少的地方和没人钓过的位置,而且要注意适当对应的选择钓远和钓近。

  鲤鱼的耐缺氧能力还不及鲫鱼,鲫鱼尚可在0.1毫克/升的低氧环境下生存,而鲤鱼在水中含氧量低于5毫克/升的时候就会基本上停食,含氧再低于此浓度就会使水中鲤鱼大量死亡。所以不论是野外还是池塘中, 选位除了要找鱼窝, 还一定要注意钓位处水中含氧浓度:风天都最好钓下风口, 无风天需要考虑钓离底。

  鲤鱼的食谱对比广泛, 荤素皆食。体型较小的鲤鱼对所在地的饵都很喜欢, 而两龄以上的成鱼吃钓饵就有所选择了。它们对生长过程中长期吃进的食物有很强的感应,鲤鱼的强警惕性对于熟悉刺激是不奏效的。可以这么说,垂作钓鲤鱼最主要的要素就是用饵。选窝饵时首先要在饵料对路得情况下来利用饵的色泽诱鱼,鲤鱼肠道很短,这就决定了它们吃钓饵是少食多吃的习性, 所以它大部分时间都是寻找水中可吃的东西。

  对于突然出现在水底颜色较为突出的东西它们一定会很感兴趣游过来。让鲤鱼看到我们的饵料就好办了, 诱鱼过程一开始都是从鱼的视觉要素入手。然后需要考虑的就是窝饵中的诱鱼信息素了,一些有机物、氨基酸或是香味素对鲤鱼都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它们可以让奔向窝子的鲤鱼感觉到这些物质的刺激并逗留在窝点。窝料里最后要考虑是要有可以让鲤鱼真正吃得到的饵粒。一般的情况下鲤鱼进窝后没有实实在在可以吃的饵, 它们就会扬长而去,所以鲤鱼窝料里一定要有大颗粒饵。

  钓饵是真正的促使鲤鱼开口去吃的东西,准备工作一定要做精细了。前边提到了成年鲤鱼具有一定记忆性,任何水域的鲤鱼成长过程中吃到最多地就是蛋白质了,这是搭配钓鲤饵的主体物质,然后作钓时在不同的钓场要用搭配不同的钓饵。野外钓场一般要用接近自然些的粮食饵或虫饵,或是在水库边上就地取材。水边的小虫、水库边的草籽等都可以加到谷物香型的商品钓饵中。

  草籽的天然香味对野鲤是致命的诱惑。池塘中喂养料则是鲤鱼的最爱,搞不到喂养料就使用超诱一类的基础饵。还要根据作钓当时的情况适当做些调整,温度低加些腥, 高温用饵更多趋向原塘味道。钓饵除了在成分味道上要竭力的适应水中鱼口偏好, 也要保证饵的状态。根据不同水深来适当地揉搓钓饵或是加入一定量小麦蛋白饵来维持饵入水后的持钩性,钓厚淤泥底的池塘时更需要注意饵的比重。

  实践证明:减轻钓鲤饵的比重会使钩饵糗不到水的实底,浮标反而不会有什么好动作。这样的水域可以不用改变钓饵比重,装钩时根据水深做适当地搓揉, 抛竿到位后使饵在水底逐层裂开,钩子埋藏在饵堆内,鲤鱼吸食饵料时会把钩子一并吸到口中。要做出这种脱落方式的饵并不是什么难事,只需在开饵时按比例少加些水,并调节饵总体粘散度及状态就可以了。这种大比重的干散饵钓有虚底的池塘的效果要比用轻饵好得多。

  在垂作钓鲤鱼时,还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上鱼上的好好的, 可是风向一变,鲤鱼立刻缄口不食,频繁的更换钓位从新做窝也无济于事。其实这并不是鱼不吃钓饵了, 而是因为风向改变使鲤鱼的泳层发生了变化, 并导致它们的摄食习性突然转变。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以动态地饵来引鱼咬钩为主,不要不上鱼就拼命地打饵,那只会让情况更糟。

  此时悬坠钓一定是饵贴底随水中暗流摆动而钩或是离底得钩中鱼。而传统钓或是悬坠钓的很钝时,也需要不断地提竿逗引才会有鱼咬钩。池塘中有固定喂养习惯会使鲤鱼在夏秋季节早晚用商品饵的效果会更好,接近中午吃口变弱时使用米饭粒或是蝇蛆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在多雨季节,有雨水注入的湖泊或水库等自然水域,鲤鱼会因雨水带入的自然饵料突然富集而短时间内改变吃钓饵习惯,也就是说在雨后看到所钓水域中的水变得很浑浊时,用虫饵效果会对比好。

  钓鲤的饵雾化过度也不太好,一开始诱鱼时需要细小颗粒的雾化。但随着作钓时间变长,过度雾化扩散的细小颗粒会使聚集于窝点附近的鲤鱼像鲢鳙一样吸食这些雾化颗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钓着钓着就没口了。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换上极柔软的子线,并将子线长度缩短到10厘米以内, 钩子要换上轻些的钩,饵就不要挂在钩子上了, 直接捏到铅座上,让吸食细颗粒地鲤鱼把钩子误吸入口,这时候垂作钓鲤鱼变得和作钓鲢鳙有点相像了。

  鲤鱼虽是底栖鱼类, 但是由于某种特殊情况会使它们也和鲫鱼一样离底浮起。我们在钓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不同情况注意选择水层, 不要单单地认为鲤鱼只有在钓底地时候能钓到,打浮这种技战术在垂作钓鲤鱼中一样适用。




  水底有淤泥或是腐殖质很厚的陈年老塘,水一般都很肥,水中微生物很多, 水的透明度很差,水中所有生物长年繁衍生息会导致水底堆积了大量的腐殖质。白天日光能照到水底的只是极少部分, 致使水底产生了很多有害气体。而且这种水域水地碱性一般都较大,水底淤泥或是腐烂物质中也累积了大量地碱性物质,很多时候这种塘岸边的泥土都可以看到白色印记。这样的水域鲤鱼是不会在水底觅食的, 一是由于水底有害气体溶于水对它们的刺激使它们感觉很不舒服,加上鲤鱼的味蕾和感触神经十分发达,它们喜欢到水底地淤泥或是杂物中拱食, 进食的时候味触觉神经会触碰到水底的碱性物质,而使它们感觉异样马上离开。

  久而久之,大部分鲤鱼就会被迫地养成离底吃钓饵的习惯。不是特别饥饿的时候它们是不会到水底进食的。只是在离底一段距离的位置接食落下的食物、或是在水的中层捕食小虫。作钓这种水域最常见到的情形就是只冒鱼星不见上鱼,如果排除了小鱼干扰,那就马上改钓离底,细心地找寻鱼层。这时浮漂的漂相多是翻身后下行中地停顿、加速或是反方向浮起,也会有偶然出现地浮标不站立或是还躺在水面上就前行,这是中上层鲤鱼的截口,提竿时要注意手臂与水面地角度,避免人鱼拔河。

  经常投喂的精养塘中的鲤鱼也会起浮,这种塘鱼的密度极大,按时地喂养并不能保证每条鱼都及时吃饱,所以这里的鲤鱼也养成了离底抢食得习惯。它们一听到饵料拍击水面的声音,就会条件反射地自然浮起等待落下来的饵料。钓这种塘就可以利用鲤鱼的这个吃钓饵习惯,上来就钓离底,直接抓鱼的接口会比钓底有更好地效果,而且节省时间。

  但要注意做窝时故意弄出点声响,声音诱鱼在这里会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混养比赛后两场的鲤鱼也要相应地考虑钓浮,前几场比赛水底已经堆积了很多饵料,况且水中鲤鱼都被七荤八素的饵料搞的晕头转向。后几场还能继续吃钓饵的鱼根本不会在饵料堆里寻找能吃的饵料了,多数已经离开水底,接食落下的钓饵。针对这种鱼情,上来就要做好打浮的准备。直接以长子线大摆幅来增加有效诱鱼距离,并结合钓行程的长尾浮标来钓底浮,后两场打浮钓鲤不仅可以节省很多钩饵到位时间。

  垂作钓鲤鱼时如果遇到以上提到的这几种状况,完全可以尝试浮垂作钓鲤鱼。只是要多注意抛竿的频率,并且抛竿时最好不要抛满竿,防止鲤鱼突然截饵把我们打的措手不及,而使作钓中的控鱼变的很被动。

171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