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怎么打窝及打多少窝料合适

在作钓的时候,经常发现有钓鱼爱好者将自己的窝料一块一块,一把一把的住窝里丢,丢了七八块,或是七八把,还觉得不够。哪么我们在打窝的时候,野钓怎么打窝及诱饵窝料投放多少合适?

野钓怎么打窝

打窝的目的就是引诱鱼来窝觅食。

1、鱼有在水中的乱树枝、草丛处栖息的习性,因为这里是鱼的"避风港"、"避难所"。为此,可在窝的附近投放树枝、青草等,把鱼吸引到这里"安家"。

2、造临时窝,如外出钓鱼早去晚归,就钓一天,打窝时就不宜投放过多的饵料,应以粉类物为主,如麸粉、糠粉、饼粉,这种饵料诱鱼快。

3、长期打窝,如打算钓3~5天,造一个窝,也算是"长期"。长期打窝应以颗粒状、块状饵料为主,如玉米粒、麦粒、各种饼块,这些块状、颗粒状物耐水泡、存留时间长,可供鱼长时间食用。

长期打窝并不是只投一次饵就完事,而是要续投'有位专在水库钓大鱼的高手讲,他打窝时,第一次投放约10千克玉米,连投三天,第四天减少为5千克,第五天、第六天不投,到了第七天开始下钩钓鱼。另一位钓鱼髙手第一天向窝中投放了50千克玉米,第三天、第四天投放了10千克玉米,第五天、第六天不投饵料,第七天开钓,结果钓获了一尾90多千克的大青鱼。

有的人钓鳜鱼,连续往水中投放猪骨头、家禽内脏,其目的是吸弓小鱼前来觅食,鳜鱼吃这些诱来的小鱼,故中钩。

4、用船只投放饵料在水库打窝钓鱼,饵料的投放量很大,有的窝点离岸边数十米乃至数百米远,这就需要用船把饵料投放到窝中。

5、打窝外窝。窝外窝,就是在主窝的外围再投放些饵料,形成许多小窝窝外窝多造在主窝的外侧,因为鱼多从外侧游过,首先发现外窝的饵料,然后循着饵料游到主窝。主窝大,外窝的范围也大;主窝小(如只钓一天的主窝)外窝也小。

6、养窝,养窝就是保持窝内始终有饵料供鱼食用。若是只钓一天的窝,续投饵料的量不宜过多,但需每过半小时或1个小时往窝内续投。若是连钓几天的窝则需每天连续投放,其量也应小于初开始的量,后几天也可隔天一投或隔两天一投。

7、根据所钓对象鱼投饵养窝。在一个鱼窝可能钓获几种鱼,如既有鲫鱼也有鲤鱼,或是草鱼。鱼的食性不同,钓者可根据所钓对象鱼适当调整饵料成分,如小米、麦麸、饼粉。

8、初次造新窝,饵料的气味宜浓一些,其目的是扩大影响范围,尽快诱鱼进窝。

诱饵窝料打多少合适?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打窝的目的。打窝不外乎有这么两个作用,一是将鱼诱进窝里,二是将留鱼,也就是鱼来了,不会吃了就走,而是不停在窝里徘徊着,长久的留在这窝里。多投饵料的钓鱼爱好者,目的也就是想多诱些鱼,然后让鱼留在窝里留得更久一些。

哪么究竟投诱饵的时候,多少算多?多少又算少呢?这个要看当前水域的具体情况。如果是自然水域,水广鱼稀,那么我们做窝就得做重窝,秀饵窝料投放要足量。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视频里那些个作钓界名人去战某某湖库的时候,打窝都以百斤重量来计算。而在小水塘中,鱼密度很大很稠,这时我们不用打窝,也能钓上鱼,所以这个要根据自己所钓的水域来确定诱饵窝料的多少。

再有就是在窝下去之后到发窝,有一段时间。这个时间,也是要根据水域的情况,鱼的密度而定。在发窝之后,我们开始抛饵钓鱼,经常会感觉到,这些鱼儿越钓越多,窝里的鱼也是越来越多。那是因为我们作钓的时候,不仅抛竿饵入水的声音将鱼诱过来,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钓饵在掉落的过程中形成了诱饵窝料,诱引越来越多的鱼儿过来。当我们一段时间不钓鱼的时候,鱼儿就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这是因为鱼儿将窝里面的饵吃光了,已经走了。所以有鱼钓的时候,最好不要中断抛竿。

那么我们在诱饵窝料的投放时,有的钓鱼爱好者还有个问题:窝投太多,鱼儿吃饱了,还会咬饵吗?我们在家里面养鱼的时候,发现鱼儿吃饱之后,就在一边栖息着,不怎么爱动了,根本不就抢食,甚至有些鱼儿吃得太多,还被撑死掉了。很多人就会将这种现象,应用到湖库中去。钓鱼爱好者们要注意,鱼缸这样的小环境和湖库的大环境是不能这样对比的。作钓时我们投诱饵的时候,鱼儿总会有先来后来之分,先来的吃得多些,后来的吃得少些,再后面来的,几乎没吃着就没有了。再因为我们投饵多,沉到水底,因为鱼儿的搅动而与泥土 混合起来,小鱼吃不了,就会引来鲤鱼等拱食,这样不是有钓上大鱼的机会了么?但是窝子始终会有吃完的时候,所以我们一次性多投,撑不死鱼,也留不住很久,补窝才是关键。

钓鱼补窝,大伙都知道。但是要注意补窝的时间,不要等到窝里没鱼钓的时候,再去补窝,这样又和刚刚开始作钓的时候一样了。我们需要一边作钓时一边注意观察,发现上鱼速度明显变慢的时候,就可以补窝了。补窝的时候,动静不要太大,尽量做到诱饵窝料在落水的时候对比轻,不要重抛重投,应该贴到水面抛饵。当然,这样抛饵也加大了抛饵准确性的难度,但是多抛多练,就能做到的。

158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