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钓着钓着就没口了,这是为什么呢

垂钓过程中本来鱼口一直很好,一条接一条地上鱼,突然间浮漂不动了,鱼泡没有了,上鱼中止,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散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避免呢?

散窝原因
客观因素:环境的影响,突如期来的巨大声响;凶猛鱼类和爬行动物进入窝区等,如黑鱼。
主观因素:如提竿刺鱼过重,脱钩跑鱼,移动和放置钩饵不当,增补窝饵有误等。

环境影响大都是不可抗力的,但人为过失主要是操作不当,是可以避免和纠正的。

如何避免散窝
1、在布窝前,先探明水底情况,找好钓点,然后布窝,做到定点钓鱼。如果钩饵放置时不小心偏离了钓点,需要进行纠正,最好的做法是,轻轻将钩饵原地提出水面,重新放入钓点。

2、看漂要明,判漂要准,起竿要轻。漂相一定要看明分清,确定是鱼咬钩,还要判定钩饵是否进入鱼嘴内,若进了,就必须毫不犹豫地起竿。起竿要轻,重力度的快速起竿,无论有鱼无鱼都可能引起惊鱼散窝。

3、防止窝上跑鱼。窝上跑鱼,极易引起惊鱼散窝。正确的做法是:准确起竿刺鱼后,应持住钓竿,观察渔线的走向,顺势将鱼带出窝区,在远离窝区的水域进行遛鱼、抄鱼。

4、补窝要恰当。无论用打窝器或用手补窝,应从少量开始,分多次进行。饵料要细,应尽量避免用手投大块硬饵补窝。

5、如水中有人游泳、捕鱼、打捞物品、放水浇灌等人为活动,都有可能引起惊窝散鱼,应尽量远离。


1022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