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饵要入乡随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鱼的饮食习惯也天南海北因地而异,各地鱼儿的食性,大都富有地方特色,因此钓饵要入乡随俗。 几年前,笔者与友到白马湖一处精养鱼塘钓鱼、我随身带了好几种高级饵料。钓了老半天,可是这大塘中的鱼对我的滋补品,却并不领情,鱼护子内仍旧是空空的。经过询问渔塘主,原来是我的钓饵不对路。鱼儿习惯了食用浸泡后变得又酸又馊的麦粒儿,并不喜爱我这香甜饲料。于是我就改用塘主的浸泡麦粒撒窝、作钓,结果鱼护子里就装满了草、鲤鱼、鲂鱼、鲫鱼等。 看到渔塘里喂什么草,就辅以这种草钓鱼;如果河边长着桑树结出桑果,也挂上桑果作钓;用蚌肉作钓青鱼,用螺蛳肉垂作钓鲤鱼。这些土生土长的钓饵,具有它独特的地位和效果,是任何人工合成或化学合成钓饵所不可取代的。 人工合成的植物性、动物性、化学性钓饵,优点是耐贮藏。使用方便。但在施钓时,切不可妄图一饵打天下,到处通吃。因为这些人工配方饵料,往往具有它的局限性,在甲池管用的,到了乙池就可能无效。 钓鱼伯小编的观点是:多准备几种,临场应变,选出鱼儿最爱吃的。

116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