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谈钓鱼(下)——谢建康

序言
2005年11月4日,本人来到西安市钓鱼协会。见到西安饵料研发第一人、天王系列饵料创始人谢建康老师。谢老师谈起他最近对钓技、饵料方面的一些新的探索,并同意在我站首次发表。全文分三大部分,分别就作钓经验的探讨、传统钓在竞技比赛中失利的原因以及竞技钓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在此,首先感谢谢老师对我站的大力支持!同时鸣谢西安市钓鱼协会的大力推荐!

谢建康老师近照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s/allimg/191112/1042521J5-0.jpg>

第三部分 中国竞技钓现状和未来展望

前 言

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当我真拿起笔来时,才感到要应对这一题目是何等的困难。
目前,在中国竞技钓已经被模式化,规范化并正在蓬勃开展时,我对它提出异议,并试图改变它。是否是明智之举,就连我自己,也始终都给它打着问号。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将我的一些个人看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回顾历史

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较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晚了两代人,比日本晚了一代人,比台湾也晚了将近一代人。到1980年前,中国的钓鱼文化仍然被**“艰苦奋斗”和限制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所束缚(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旨在对权贵们进行限制的这些措施,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至1990年前,钓鱼技术仍然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而西方,日本如台湾因较早开放了民众生活方式,必然也在作钓领域引发了技术革新和革命。所以,那个时期引入的“台湾作钓方法”(据说最早由日本传入),自然会比中国的传统钓鱼方法具有相对优势。这一客观事实,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由于“台钓”起步较早,加上许多年中国钓手们在竞技中无休止的励练和精研,已非往日的台钓可比,目前的“竞技钓”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必须承认:“竞技钓”确是一种非常出色的系统钓鱼技术。
在那个特定的时期,由于“竞技钓”自然具有的高消费,给当时中国渔具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这种机遇的驱使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众化竞技活动在全国蓬勃兴起。正如我前文所说,目前,中国渔具市场的产值,较1990年前翻了数番。一个繁荣兴旺的渔具市场展现在我们面前。
回头再看中华钓鱼文化的另一支柱——传统钓: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和自身要素决定了它在竞技场中连连失利,并使刚刚看到一点希望的它(指创新的“组合作钓方法”),也同样在竞技场中遭遇到灭顶之灾。
之后,在一片怨声载道声中逐渐冷静下来的传统钓手们,一小部分仍然在“竞技钓”鞭长‘未’及的边远地区奋力征战;大部分在坚守着自己稍占优势的领域(野钓);部分不甘心退出竞技场的人改投“竞技钓”门下;却只有少数精英们,并未停止对自己技术的进一步探索,他们在默默的一点一点艰难的积累着经验,他们一直未放弃重回竞技场的愿望。但一个客观事实摆在他们面前:在钓鱼方法技巧不断创新和完善的今天,能适应传统钓特色的相应饵料的创新,却始终处于停止不前的状态。
在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时期的两次亲身经历。
1、时间:1995年5月7日;地点:西安西郊某养殖试验场;组织者:西安钓鱼协会和老鬼钓鱼饵料易哲前辈;钓赛名称:老鬼钓鱼饵料杯钓鱼邀请赛;参加主体和人数:西安各渔具商和其代表共200余人;主要对象鱼:鲤鱼;有关比赛规则:不限杆长,不限饵料;比赛场次和时间:两个赛池一场比赛,三个小时,(比赛分上下两场);鱼情:密度不小,但鱼事先被塘主喂过,不太开口(事后才知道)。
这是我一生参加的第一场比赛,终生难忘。因为它使一个才学钓鱼一个来月,还不太会绑钩,由别人代劳的我差一点登上冠军的宝座,并且给我的探索钓鱼饵料奥秘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所在钓池比赛开始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整场都是很少有人扬杆,多数人“光头”,唯独我,前半场一直是不断上鱼,引来了一些旁观者和裁判的观看(当时的赛场没现在严),就连钓协张裁判长也不由的在我和另一池,当时西安台钓第一高手肖维老师中间来回观看,并激动的说:“这回不会钓鱼的要拿第一喽,西安特产蚯蚓要显威风喽。”结果这一声,引来许多钓鱼爱好者来向我要蚯蚓和饵料。结果,“虎皮蚯蚓”很快被抢光,后半场只好用自己配的饵料作钓。钓况是钓鱼竿杆大送漂,但就是不中鱼,在“提早了”、“提晚了”的叹息中,后半场我只钓到一条鱼,拿了比赛的亚军,冠军是肖维老师。
事后回想:1、我渔具店自配自销的“聚鱼剂”威力巨大,效果良好;2、“虎皮蚯蚓对吃饱了的鲤鱼仍有强烈的吸引力;3、长杆立漂底坠作钓方法不亚于台钓的优势(钓鱼大);4、后场使用的以“聚鱼剂”为主的饵料,加的粘性物太多,且加了麻丝(学报纸上介绍),饵又大又硬。钓鱼饵料都又从鱼嘴里拉了出来。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您才学钓鱼怎么会配饵” ?很简单:“我是药鱼世家”出身,年青时就知道鱼特别爱吃中药,配钓鱼饵料只要将有害物质去掉,加上麦糠、豆粕、菜粕、鱼粉和好的粘度物质及香料就是高质品饵料。
事后,我得到了两个更大的收获:一是我配的“聚鱼剂”很快打开了西安市场,(我在产品透明包装里用红纸打印上(不须钓技的)特效聚鱼剂几个大字)。它后来的正式产品被全国一些知名钓鱼爱好者作为密武器至今。二是我确定:散化性饵料,尤其是“散化性糟食”与雾化饵相比,在钓鲤、草鱼时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在97年版聚鱼剂包装中专版介绍的“散化性糟食在混合鱼竞技中的运用”至今被众多的全国“竞技钓”高手们采用。
2、时间:1997年;地点:西安北郊一鱼场当时的专业竞技池;组织者:西安钓协;钓赛名称:昆仑杯钓鱼邀请赛;参加人数:150名;主要对象鱼:1号池钓小鲫(约3条一两),2号池钓鲤、草鱼;有关比赛规则,不准用有倒刺钩,垂作钓鲫鱼以尾数计成绩,3.6米杆以下。钓混养4.5米杆以下,以总重计成绩;两池各为一局,每局中间换钓位,两局积分相加最低者排前;不限饵料;不许以辅助工具打窝,有团体名次;鱼情:较好。
这是我一生中参加的第四场比赛,也是我多年前参加的最后一场比赛。第一局钓鲫我用散漂定点作钓方法近钓,前半场用自配饵钓鲫失败,仅钓鲫6条;后半场用旁边钓鱼爱好者红蚯蚓(自配饵诱鱼),钓鲫50多条,总尾数60多条;(记不太清),得8分;第二局钓混养;用散漂抛杆作钓方法,前半场钓鲤、草鱼上杆连连。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后半场钓鱼五条,得壹分,总分9分,未进前十;队中另两名是台钓高手,各得9分,得团体第三。
事后回想:1、钓鲫自配饵太大,又粘,劣势。后加散化物后的饵料诱鱼成功,蚯蚓钓小鲫最好(中鱼可达80-90%),诱、钓饵搭配合理,必然会有好效果;2、钓混养用出售的聚鱼剂加糖加鱼粉,鲤、草吃口好,必胜。
收获:A、自配鲫钓鱼饵料不好,证明配饵经验不足;B、钓小鲫蚯蚓特好;C、再次验证了散化性糟食钓混养的效果;D、和其它钓技(台钓)钓鱼爱好者可以愉快的合作;E、传统钓并非“弱势”。这一感觉在我后来和“竞技钓”友们的交流和去年以来参加的竞技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自从这次参赛后,钓鱼规则中加了一条,“不许用虫饵”,没有鲫鱼配饵经验的我,和许多传统钓手一样,明知用雾化饵也会不敌,便退出了竞技钓赛至去年初。
我上面介绍的两次亲身经历,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我们分几个步骤来看一下,更能说明问题:(一)在我第一次参加钓鱼竞赛的95年前后,中国竞技钓主要还是钓混养的阶段,各种作钓方法都能自由发挥时,台钓和传统钓都不具“优势”。
(二)在我第四次参加钓赛的1997年,尽管增加了钓小鲫鱼项目,并规范了钓杆和钩,但还没有取消虫饵这一真正绿色钓饵时,台钓仍然没对传统钓形成明显优势。传统钓手如果当时都能解决无倒刺钩挂虫饵的方法技巧和各种方法技巧发挥的好,在那场钓小鲫中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当时鱼密度特大,但有些“乱口”,用蚯蚓就不存在“乱口”);钓混养,本来就是传统钓的强项(指和自己垂作钓鲫鱼方法技巧相比)。因和台钓在方法技巧上各有所长:台钓鱼多,传统钓鱼大。都很难给对方造成优势,并且两大技术中另一要素——饵料,对双方技术的正常发挥也是平衡的。
(三)从那以后,由于取消了虫饵的使用,而且垂作钓鲫鱼多是以小鲫鱼为主,又因当时钓饵对双方方法技巧的发挥带有倾象性,便是当时许多传统钓手退出竞技场的原因。那时,我听到有传统钓鱼爱好者说:“这比赛是有意在排斥我们”。我认为并非完全如此,这是因商机而旨在推销商品,促进当时渔具市场高消费的一种策略,是主要由商家(赞助商)推动的一种商业行为。对此,中国各级钓协也很无奈,不信大家可以看看中国钓协的有关竞技文件,至今并无不许用虫饵的规定。
谈到这里,我本想结束这一段落,进入下一阶段“中国竞技钓现状”。可还缺少一段历史,就是从我和大部分传统钓鱼爱好者们退出竞技场以后,仍有少数传统钓鱼爱好者们不甘心失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企图挽回已注定了的败局。这其中就有我们西安的一个典型个人和事例;全国知名的传统钓高手——西北钓侠曲柳老师,当他运用后期传统钓手们新创的“组合作钓方法”,使出浑身解数面对数百名“竞技钓”友时,同样因没有专用的适用饵料而最终放弃了战斗。转而用新学习的“竞技钓”法参加竞技,结果可想而知。
在我叙述这些事情的时候,表面上似乎还算平静,但那些传统钓手们在最后战场上的拼杀,是那么的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令人肃然起敬,甚至直至历史的今日,仍有一股暗流,汹涌澎湃,蓄势待发。
(下转二楼)


钓鱼爱好者咨询热线:每晚8-10时 (029)86616439





警告个别网站:转载本站作品请标明出自《中国钓鱼频道》及作者昵称,如再次发现转载本站作品不标注来源、裁减本站图片水印等不尊重本网站及本站会员权益的行为,中国钓鱼频道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288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