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滩连擒大赤魟

在一个水浅、网多、环境嘈杂的钓点,用的也只是一套极其原始的钓具,居然——

  2月20日,春光明媚,阳光灿烂,老天露出了今年春节以来难得的笑脸。
  下午,钓鱼爱好者邹晓丹约我到他家附近的一个浅水海滩钓鱼,这个钓点位于海口港西岸,海滩平缓,即使离岸五六十米的地方水深也仅2米左右。我估计鱼情不会很好,但相邀之情难却,就随行相伴,做个两袖清风的旁观者。
  真没想到,小邹用的却是一套极其原始的钓具,海口人叫“竹筒钓”,就是用一段长15公分、直径10公分的竹筒,绕上100米的钓线,线的终端依次安上通铅、转环、鱼钩就行了。
  三点钟左右,小邹将带去的4套钓具都挂上小鱿鱼后抛向大海,然后坐在沙滩上晒太阳、观海景。半小时过去了,4个竹筒原地不动,他跑过去逐个拉动钓饵,约15分钟后,有个竹筒动了一下,再过半分钟,这个竹筒翻滚飞向大海,小邹一个箭步冲上抓住。呵,一股很大的拉力传来,他知道钓到大家伙了!便赶快放线,约放了40米线,那大鱼仍跑个不停,再放约40米线后,小邹便拉紧,这时,那鱼一动不动,钻进沙里打椿,小邹告诉我,按他的钓具配置(线12号、钩15号)完全可以将它硬拉上岸,但怕豁口跑鱼,只好慢慢与它周旋。大鱼打椿后,他拉紧线,隔几秒便顿一顿,这招很有效,大鱼又开始游动了,拉力明显减弱,小邹便不断收线、放线,15分钟后鱼被拉上沙滩。原来是一条赤魟,象一顶大草帽,直径约60公分,尾巴长1米多,约14斤。这时,小邹才注意到,他的身旁已挤满了围观的游客。
  第二天下午4时左右,小邹又在这个不起眼的浅海滩上钓上一条同样大小的赤魟。
  琼州海峡是100万年前因地壳断裂下沉而形成的,水深一般六、七十米,最深处100米,海峡水深又是海南岛东西海域洄游鱼群的必经之道,所以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有海鲈、魟鱼、黑鲷、带鱼、石斑、黄鱼等上百种,是富饶的近海渔场,但小邹钓获大魟鱼的钓点在海口港内,钓点离主航道仅400米左右,离海滨大道约40米,岸上车水马龙,海里船只穿梭,近滩渔网密布。
  在这样在一个水浅、网多、环境嘈杂的钓点,用的也只是一套极其原始的钓具,居然能连续二天钓上大魟……
警告个别网站:转载本站作品请标明出自《中国钓鱼频道》及作者昵称,如再次发现转载本站作品不标注来源、裁减本站图片水印等不尊重本网站及本站会员权益的行为,中国钓鱼频道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243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