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过鱼出

1989年寒冬的一天,我与钓鱼爱好者去朋友的水塘钓鱼。此塘位于山脚下,呈长方形,约有四亩水面,水深1.5米以上。塘内主要是自养的鲫鱼,密度较小。我将钓位选在左岸靠出水口的附近,钓鱼爱好者则选了塘背面一处比其他地方略高的山丘。还没下钩,塘主就笑着对我说:“今天,你钓不到多少鱼。他要大丰收。”我的钓位临近出水口,想必水深。冬季不是应该钓深吗?我问塘主:“你怎么知道我钓不过他t”“我会算。”说完他就回家去了。至傍晚收竿,钓鱼爱好者钓得近2千克鲫鱼,我仅钓获3条,果然被塘主言中。当晚吃饭时,塘主故意问:“你们说,我算得准不准t”我则反问:“你怎么事先就知道呢t”

这时他指着钓鱼爱好者说:“他那钓位下,有茶杯大一股泉水流入塘中,即使大旱也不断流。就是在那里撒网捕鱼,也比在别的地方捕获的多。”

第二天,我与钓鱼爱好者对换钓位。鱼上钩的情况是前一日的翻版,我的鱼获比钓鱼爱好者多很多。这证明塘主之言不谬。其实,道理很简单——泉水的水温特性是冬暖夏凉,它调节水温起到了诱聚鱼的作用。夏季,泉水涌流处如人们的空调房间;冬季,又像暖气充足的居室。鱼喜爱在这样的环境聚集栖息。在这样的地方作钓,等于把食物送到鱼儿的口边,鱼儿只需张口吞食,当然容易钓获。

为了证实泉涌处利于钓鱼的事实具有普遍性,我在经常作钓的水库(自然水域)寻觅到一处水下有泉水的地点。在此下钩,经常钓获鲤鱼和草鱼,最大者5千克。有一天上午就钓获1千克以上的鲤鱼3条、草鱼2条。而在别的钓位作钓则收益甚微,甚至毫无所获。2001年,我们地区久旱无雨。初夏,趁水库干涸时,我察看到此处的岩石底部缝中确实有一股酒杯大的泉水在汩汩流淌。

有泉水涌流的地方,多在高山脚下、岩石陡峭、草木茂密、人迹罕至的地方,其岩石上有湿漉漉的水痕。而人工堆砌的土石坎和平整的泥沙岸边是不会有泉水的。
警告个别网站:转载本站作品请标明出自《中国钓鱼频道》及作者昵称,如再次发现转载本站作品不标注来源、裁减本站图片水印等不尊重本网站及本站会员权益的行为,中国钓鱼频道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213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