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窝料时需要避免的6个误区

如今,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开始自制窝料。大家认为相比购买商品窝料而言,自制窝料成本低而且灵活性更强,钓鱼人可以根据垂钓水域的具体情况来制作针对性更强的窝料。但是自制窝料也有不少雷区,一旦触碰轻则窝料无法起到诱鱼功效,重则驱鱼导致鱼不敢进窝。

今天咱们就来谈一谈,在自制窝料时需要避免的6个误区。

添加剂过多本末倒置
很多钓鱼人在自制窝料的时候都喜欢使用各种类型的添加剂、小药,但是请别忘了窝料最核心的成分是粮食。没有添加剂和小药,窝料依然还是窝料,但是脱离了粮食,窝料就不是窝料了,剩下的就只有小药和添加剂。所以在制作窝料时千万不能高估了添加剂的作用,必须以粮食为本,少放添加剂,不能让添加剂的味型完全盖过粮食的本味。

无粗细搭配
一款合格的窝料不仅要具备留鱼功能,还要具备诱鱼功能,所以窝料中除了粗颗粒的成分之外,还必须添加一些细粉类物质,例如玉米粉、大豆粉、小麦胚芽等等,这些细粉类的物质入水之后会形成明显的雾化状,以动态雾化来实现窝料的诱鱼功能。

另外,细粉类的物质在水中不易沉底,会随着水的张力作用以及水流逐渐扩散,这样一来就能够把窝料的香味传播得更远,让诱鱼的效果大幅增强。

大小不分
小鱼和大鱼的食量有着巨大差异。冬天在垂钓小鲫鱼的时候通常会使用酒米,其主要成分是小米,相比麦粒、大米以及玉米粒来说,小米是最小的,这也就正好符合垂钓小鲫鱼的需要。如果在钓小鲫鱼的时候使用麦粒甚至是玉米粒,就必然导致小鲫鱼进窝之后很快吃饱,然后离开窝点。

相反,在钓大鱼的时候则必须使用麦粒或玉米粒做为窝料的主要成分,因为玉米粒较大,消耗速度非常慢。如果使用小米或者是玉米渣窝料,那么窝料就会被小鱼很快吃光,这样一来窝点里始终处于窝料亏空的状态,自然也就很难诱大鱼进窝了。

季节不分
夏季和冬季由于气温差距较大,所以鱼的食性以及食量也是完全不同的。夏季是鱼类的生长高峰期,所以鱼不会特别挑食,食量也非常大。但是到了冬季,由于水温降低,鱼的食量会很小,而且会更迫切的需要补充动物蛋白。

因此,夏季钓鱼使用的窝料味型可以偏清淡一些,麦香以及果香味的窝料在夏季都能取得非常好的诱鱼效果。但是冬季就需要在窝料中适当添加一些腥味的成分,例如蚯蚓粉、虾粉等。




窝料存放时间过长
在窝料制作完成后,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并且还必须严格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的通风处。商品窝料之所以能够长时间保存,不仅是因为采用了真空包装,同时窝料中也不可避免的加入了防腐剂。因此,自制窝料不能一次性制作太多,可以先将制作窝料所需要的药酒等辅助品准备好,需要制作窝料时再将主要原料用药酒泡制,两到三天之内将制作好的窝料全部用完。

存放时间过长,已经变质的窝料不仅不具备诱鱼的功效,反而会驱鱼,这样的窝料必须丢弃,千万不可抱着侥幸心理勉强使用。

327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