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竿爆炸钩的子线长点好,子线长短对钓鱼的影

吃钓饵的鱼抬头高度不超过两倍的子线长度的情况下,如果钓组是调四钓四,钓组不会出现送标;如果钓组是调四钓三,钓组送标不能超过1目;如果,钓组是 调四钓二,钓组送标不能超过2目,如果钓组是调四钓一,钓组送标不会超过3目,如果钓组是调四钓零,钓组送标将不能超过4目。实际应用中,钓组都是双钩, 而鱼吃钓饵时很少是将双饵钩同时上送,钓组的送标高度又因具体情况分别不同。

我们知道,在传统钓的钓组里,饵钩有自己的运动盲区,如果水底较平整,盲区的范围是个半球体,球心是铅坠,球半径与子线长度相等。在盲区范围之 内,不管饵钩如何运动,浮标都不会有所反应。在鱼吃钓饵上送距离超过子线长度,出了运动盲区范围后,饵钩就会拉动铅坠上移,浮标就会同时上浮。

其二:不论哪种钩,一旦有一钩被鱼吸进嘴里,或者挂住嘴边,鱼必然会挣扎,这一挣扎就会使全部钩线散开来,这时钩也就可能挂住鱼的其它部位。若子线不长,则只能挂住鱼头腮盖,而鱼头鳃盖多为硬壳,鱼钩是很难挂牢的,若子线长一些,钩子则可以挂住鱼的胸部、腹部,小一点的鱼可以挂住鱼的尾部,从而形成多处中钩,好似五花大绑,而我那支常钓上鱼的竿,上的鱼正是这种五花大绑的状态。

其一:子线长一点,鱼钩嵌入钓鱼饵料后,线没有拉直稍有松驰,露在饵团外面,五六根线同时露在外面,便形成了一个网络,将饵团包围起来,鱼食饵时必须要先触及网络,这就需要把线钩提起来或吸进嘴里;相反,线短了,鱼钩嵌进饵里,线也埋进饵里,鱼若食埋饵的地方当然也可以提起线钩,但对比费力,若不食埋线的地方,就根本触及不到线钩,一定要把饵料将近吃完时,才有可能将钩吸进嘴里,所以中钩机率相对要小。

正规竿的钩要大1——2号,但我想,这1——2号并不影响我所钓的鱼,关键是两个爆炸钩的子线长短有很大不同,从扎塑料套管的地方算起,正规竿上钩的子线只有5厘米,中间最长的一根有10厘米,而另一支竿上钩的子线9厘米,中间最长的一根有17厘米,是不是这线长就可以多上鱼呢?我想很可能是:

钓组在调四钓三时的情况下,饵钩的盲区以铅坠上方标尖1目长处为球心,以子线长为球半径,鱼吃钓饵上浮时,浮标先有1目的上浮反应,然后停止不动,只要鱼的送标运动距离不大于2倍的子线加标尖1目后,浮标不会再有反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台钓组中,浮标的上浮反应与钓组调目钓目的多少,鱼吃钓饵上浮的距离大小,鱼吃钓饵,子线的长度,饵钩的重量,上下钩的距离大小等要素都有关系。

钓组在调四钓二时,调四钓一,调四钓零时,饵钩运动盲区情况与以上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空钩时,上钩离水底的距离大小不同,有饵时上粒饵钩的盲区高度不同。 在单粒钓饵的重量不足以压沉整个标尖时,饵钩的盲区情况由饵钩的实际重量及上下钩的距离等情况决定。

如果钓组用单钩独饵,饵钩运动盲区情况对比简单,钓组在调四钓四时,饵钩的运动盲区以铅坠为球心,以子线长为球半径,只要鱼的送标运动距离不大于2倍的子线长,浮标不会有反应。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台钓组子线较长,饵钩运动盲区较大,吃钓饵鱼的上浮距离一般不会超过长、短子线的总长或2倍的短子线长、浮标的上浮距离一般 也只有一目、两目或其他较小的距离,极少有象定要素,如果不考虑钓组的隐蔽性,缩线子线就会让饵钩的运动盲区范围缩小,就能清楚地观察吃钓饵鱼的送标情况, 钓组的灵敏度就会大大地提升。

1569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