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成都渔具乱象:商家“串货” 缺乏标准

日前,位于红星路的渔具大商家荣晟渔具老板陈光年被警方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此事在同行和钓鱼爱好者圈引发热议。21日,成都商报记者再次走访了红星路多个商家以及行业人士,再探成都渔具市场。

在不少人眼中,钓鱼可能仅是一些退休老年人的活动,但事实上,钓鱼运动的群体远并非仅仅处于“老龄状态”。四川省钓鱼运动协会副秘书长蒲心介绍,目前四川的钓鱼群体已过百万,年龄段集中在20岁到50岁,主力群体的年龄甚至在向年轻化过渡。与此同时,在人们眼中相对冷门的对渔具销售市场也并非真冷,红星路渔具商家每年过亿的销售额也直观的说明渔具销售市场的空间。

但似冷非冷的渔具市场却也在钓鱼爱好者日益增加的同时,出现出商家“串货”、品种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知假购假等诸多弊病。

商家“串货”

分级代销模式下 同一品牌有多家店在售

王强在红星路开设渔具店已经多年,其店内也代理了多个渔具品牌产品。在他看来渔具销售与一般的行业不一样,其并非以重大广告投入推出一个品牌,再进行批量生产发往各地,以建立众多品牌店进行销售。而是采取分级代理方式进行销售,“厂家很少会在公共媒体打广告,其产品直接由代理商进行一级级的代理,来达到市场占有率。”

“原则上,比如说,某店是某品牌的在四川的一级代理商,那么其余的店如果要销售该品牌的渔具就得成为其下级代理商,但现状却并非如此。”王强介绍,一些商家并未按照规则来经营,“比如在四川的代理商的价格为厂家的7.5折,而这时又有外省同样品牌的代理商出价7.2折,那么商家就会从外地进货,同时,如果自家某品牌的产品比外省同样品牌的价格低,也会流向外地,彼此串货。”

业内人士认为“串货”扰乱了一个地方的渔具销售秩序,这其中也难免会掺杂一些假仿产品,加大假仿产品的流通。

“渔具行业还存在一定的‘师徒’关系,不少商家老板本人就是钓鱼界高手,从钓鱼转入渔具销售,一些钓鱼爱好者也开始从师学技,再转入渔具销售。”蒲心介绍,这其中徒弟往往会从师父处拿货,因此师父的诱导性显得很重要,在高性价比和高利润面前,假仿货就自然难免。

品牌混战

种类繁多真假辨别困难 有顾客知假购假

随便走进一家渔具销售点,进门便能闻到各种饵料混杂的特殊香味,店内货架上堆放着各个品牌的钓鱼竿,以及纷繁多样包装各异的钓鱼饵料配料。蒲心介绍,目前钓鱼活动的人群增加,渔具产业也在壮大,除了大型的品牌厂家,不知名的小厂也在不断涌现,各个品牌处于一个混战状态,而普通钓鱼爱好者对产品的质量以及真伪的辨识能力又非常有限。

“不说普通钓鱼爱好者,专业人士也要凭借经验才能判别,尤其是饵料,品种繁多,味道近似,辨识难度大。”作为某品牌饵料的代理商于小琴在每次进货时都严格遵守着从厂家拿货的原则,即便有其他代理商有同样品牌的货,也不敢要,“的确是不好分辨,也不保险。”

“有些品牌我们做了多年生意的人都没怎么见到过。”另一商家曹彬介绍,由于饵料、鱼线、鱼钩等产品属于快消品,不像钓鱼竿如果保养使用得当能够使用较长时间,这些产品每次都会用到且会频繁更换,销量则会非常大,“所以饵料的种类也非常繁多,鱼龙混杂,尽管单价不高。”

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的真假难辨,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者自身的知假购假。“比如说钓鱼竿,一根价格上千的达亿瓦钓鱼竿,部分商家在销售仿货时仅标价几百元,一些顾客明知是仿货还是会买。”资深钓鱼爱好者张先生介绍,“同时,不少人的心态是‘真假接近’、‘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态。”

缺乏标准

无产品行业标准 急需行业性协会的监管

“没有标准,市场是不规范的。”业内人士介绍,任何一个产品,必须有生产标准、检验标准和市场准入机制,比如一个钓鱼竿,什么叫合格,什么叫不合格,用什么样的材料生产,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算合格,厂家在定价时依据什么标准在定价,100元的钓鱼竿和一万元的钓鱼竿不同在哪里,但目前渔具行业并无此行业标准。

“目前中国生产的炭素钓鱼竿其原材料主要来自日本,钓鱼竿使用炭素布一层层包裹起来的,其用料多少,材料的拉力是多大,直接决定了钓鱼竿的品质。”钓鱼爱好者张先生介绍,但现状是,因为缺乏标准,买家无法检验钓鱼竿的质量,全凭厂家自说自话,其质量又正好不是简单的目测能看出来的。“不说一定要买到一个多高品质的产品,但至少应该一个符合基本标准的合格产品。”

这点上,成都本地的一家渔具生产商负责人介绍,由于渔具的门槛较低,近年来进入这个行业的商家也不在少数,在市场上确实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目前国内的渔具生产业主要在向日本等渔具生产强国学习,在生产上确实暂无一个行业标准。钓鱼竿在定价上也也主要依据其品牌的实力和立足时长,依据其品牌价值而来。但未来中国渔具市场应该也会慢慢的走向规范。

同时,业内人士也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出台行业标准,能够有一些行业性协会来监督和规范市场。


564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