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幽谷罗家湾

整个春节不是在寻亲访友中推杯换盏,就是在喜宴婚宴上觥筹交错,酒精考验得脑子都有些麻木了。一听钓鱼爱好者老沈说到银湖别墅钓鱼,立马答应下来。驱车一路往北,左看一马平川,间或露出竹林掩映的农家小院。右望山峦起伏,苍翠的龙泉山脉被黄栌红枫和枯黄的梧桐点染的斑斑驳驳。刚过阳光城,车头一转,驶上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三拐两拐,一座大坝突兀地矗立眼前。什么银湖别墅,这不是罗家湾水库么。差不多十年不见,四周山岭未改。岭上林木森森,各种 各样的亚热带植物和珍贵的红豆,楠木混杂在一起,已经长得密不透风。看来这几年政府的退耕还林的政策颇见功效。

  

  

  罗家湾位于同安乡上坪村,系1956年建一座高17米的土坝,截断大河溪而成的小二型水库。也是成都市龙泉驿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座水利工程。这一带山岭高耸,逼迫的悠悠碧水仅存一线,宛若古时仕女的锦带,迤逦伸向峡谷深处。银湖别墅依山傍水而建,红瓦白墙,屋脊高耸,式样十分别致,在一片苍翠中显得分外醒目。别墅背靠绝壁,十分幽静,在露台上凭栏临水,伸竿即可钓鱼。老沈迫不及待地拿出了钓鱼竿。

  

  别墅距罗家湾水库大坝不过咫尺之遥,漫步即至。水深地幽,是夏季极其理想的钓鱼之地。虽然是春节,可是气温依然很低,我和老孙带了家人离开别墅,选择了一个幽静背风的湖湾。

  

  

  罗家湾的老板姓江,名永才,一个质朴的川西汉子,满口的客家话。看我们对这里十分陌生,热情地为大家指点好钓鱼的位置,几个人一字排开。罗家湾地处偏僻,几乎没有游人,为了吸引更多的钓鱼爱好者,每天收费不高,仅15元/人。每逢星期天和节日会当众往水库里放鱼,放鱼当天的收费标准也同时增加一倍,这个老板很懂生意经。

  天寒水冷,我们的目标自然一致瞄准鲫鱼。我用商品饵杂以鱼饲料打窝,却用蚯蚓为饵。凭经验判定:像这种山地的小水库,四周崇山峻岭环绕,坡陡林密,每当暴雨季节,山岭上的昆虫草籽连同泥沙倾泻而下,成为鱼儿的美餐,因此鱼儿对鲜活的昆虫类饵料一定情有独钟,蚯蚓应该是罗家湾最具诱惑力的天然饵料。

  浮标一动,一条白鲹儿飞了上来。有戏,我选择这个位置不错。白鲹儿生性活泼,总是抢在其它鱼之前咬钩。鲫鱼胆小谨慎,一般会慢上一拍,看清楚了才肯下口。谁知道差不多两个小时,上钩的还是白鲹儿,这些家伙真是无所不在。江老板说再过一个月,桃花开放的时候,能钓十多斤呢!可眼下大家都是空军。老孙的小外孙还在读小学,拿着钓鱼竿儿跃跃欲试,在他妈妈带领下,连钓了好几条白鲹儿,只有他俩每钓一条都高兴的了不得。

  

  老孙看着活泼的小外孙满脸嘉许之情。过节嘛,大家不过是出来散散心,开心就好,渔获不过枝微末节。

  老孙为了躲小鱼,搓的饵团几乎有蚕豆大小。潇洒地一挥竿,不但中鱼了,还动用了抄网。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有了结果。用那么大的饵团,小鲫鱼根本吞不下,难道是条鲤鱼?鱼儿进了抄网还使劲地蹦了一下,不过是一条半斤多的鲫鱼。肥墩墩的,十分喜人。按照我的习惯,这么大的鲫鱼一定是要飞的,我喜欢飞大鱼那种悠悠的感觉。老孙钓鱼向来谨慎,无论哪个季节,钓什么鱼一律使用绕线轮。只要鱼儿超过三两,一律使用抄网。他觉得只有动用了绕线轮和抄网才是完美地钓了一次鱼。正因为他处处小心,从来没有我那么多跑鱼的记录。

  

  等老孙钓上第三条鲫鱼的时候,我这里连上小麦穗。冬季在大型水库钓鱼,用蚯蚓一天也钓不到几条白鲹儿,小杂鱼畏寒,早已躲进深水,一有标动,十之八九是鲫鱼。这里水面小,有点儿蚯蚓味儿,小杂鱼随即蜂拥而至。这一下彻底动摇了我的信心,也迅速地调合了一款腥香的饵料。挂大饵抽到十来下,搓饵第一下就上了条三两左右的鲫鱼。钓这种小水库还是老孙对比有经验,小杂鱼太多,用蚯蚓不胜其烦,挂大饵是个极其有效的办法。

  老沈打来电话,开饭了。深山幽谷之中,信号还很不错。老孙已经有八九条鲫鱼,正钓到兴头上,他的小外孙一直在不停地往嘴里塞零食,自然是不饿。天天酒宴,我也没有什么食欲,何况我只有三条小鲫鱼。老孙急如星火,一再催促:“吃过饭再钓,菜凉了!”

  餐桌上十分丰盛,味蕾因为过春节变得十分迟钝,大家都鸡鸭鱼肉之类提不起兴趣。对两色蔬菜似乎兴致更高。尝了尝那盆鲫鱼汤,滋味还真不错。罗家湾水质洁净,鱼汤的味道自然就好。是老沈钓的吗?老沈尴尬地摇摇头:“我一上午忙着为你们准备午餐,没心思钓鱼,吃过饭再今日钓鱼社区。前年春季桃花盛开的时候,在谷底对岸那棵桃树下,我钓了十来斤鲫鱼呢!乌鱼也不少,夏季这里还可以用雷蛙玩儿路亚。现在天气太冷,虽然不好钓,但我相信总不至于打着‘光脚板儿’回家。”

  这个老沈嘴硬,第一个猴急急地下竿,明明一条也没钓着,还说没心思钓鱼,难道在银湖别墅吃饭,还要他亲自下厨不成!老沈指了指一盘老腊肉:“你尝尝这个,这是我亲自下厨房挑选的,保证味道一流。”我看了看,鲜嫩翠绿的蒜苗配着大块薄薄的泛着油光的腊肉,很普通的川西老腊肉呀。而且肥多瘦少,看起来十分油腻,完全不对我的胃口。老沈道:“外行了吧,你仔细看看,每一片肉都有三层瘦肉夹着三层肥肉,地道的‘三线’老腊肉,还是去年底刚刚用柏树枝丫熏制的,尝尝看。”还真是,这种腊肉肥的不腻,瘦的不柴,琥珀色的肉皮软糯,带着这山岭上特有的柏树清香,果真滋味鲜美独特。

  老孙和我都记挂着钓鱼,匆匆吃罢起身:“快结帐,钓鱼去。”一算下来还真不贵。这个别墅群宽阔的露台围着不锈钢的栏杆,初看给人以高档餐厅的感觉,其实跟农家乐的收费标准差不多。罗家湾山高林密,峡谷幽深,距离市区不远,却很有点儿世外桃源的寂静。清风徐来,带着柏树林和马尾松特有的清新空气。老沈不知道怎么挑了这么个地方,我们享受着别墅级别的消费标准,却只掏玩儿农家乐的银子,简直太合算了。

  

  






1072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