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钓中国2005-5

因为修路,我们的车绕了很多路,到达兴义已经很晚了,先找个地方住下再说。
  小念的事业很有起色,手上有好几个经济实体,工作上还是对比忙的。简老三是小念的好朋友,这家伙的时间很富裕,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钓鱼。正因为这样,小念才把简老三介绍给我。小念也陪我到万峰湖去过,但更多的还是只能把我送到码头。码头上有专门为钓鱼爱好者服务的船坞,钓鱼爱好者的所有东西都放在船坞上,这倒少了很多麻烦。
  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万峰湖,还没有搞个名堂一位朋友的竿梢上的蛇口绳断了。这玩意儿本来就是个消耗品,断了也属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新的蛇口绳怎么固定在竿稍上,他们只认502胶,大家都没有502胶这就把他们难住了。
  “你给我,我有办法。”
  我信心十足的接过他的钓鱼竿,先把蛇口绳穿进竿稍,随便找了一根棉线在蛇口绳的最前面一点扎紧。
  “好了。”我把钓鱼竿交给朋友。
  “就这么扎一下行吗?朋友接过钓鱼竿表示了极大的怀疑。
  “你拉一下,看能不能拉脱。”
  朋友满怀疑惑的把蛇口绳拉了拉,将信将疑的钓鱼去了。
有些时候事情就是很奇怪,那天我们的收获都不是很好,都没有钓上像样的鱼,唯独那根让我换了蛇口绳的钓鱼竿起了一条不错的鲤鱼。大鱼几次要往远处跑,都被朋友化解了,后来终于被抄了上来。
  “如何?我固定的蛇口绳还算牢靠吧。”明明已经把一条三斤左右的鲤鱼都钓起来了,我还要这样问。
  “嗯,不错,很好!我以前还不知道蛇口绳还可以这样固定。”
  其实也就这些年民用粘结剂才很普遍,以前上哪里去找?更不要说还是瞬间粘结剂了。以前的钓鱼竿上固定蛇口绳都是这样,先用棉线缠紧,然后再抹点油漆保护一下就好了。
  万峰湖就像是简老三的菜园子,他对那里很熟悉。一天我们备足了食品又出发了。
  从巴结码头出发,坐上了朋友的便船沿江而上。便船走走停停耗费了我们很多时间,好在我们的时间都很充足,一路湖光山色让人目不暇接。连片的网箱,如林的抬网,往来如梭的渔船、客船,使得沉静的水面有了许多生气,渔网上的白色圆形浮漂在碧波中欢快的摇摆,就像串串珍珠,不时在眼前出现……
  到达简老三朋友的家已是下午,主人根本就不听我们的意见,执意要我们吃了晚饭第二天再送我们到钓点。好客的乡民就是这样,既然来了,哪有不热情招待一番的道理。再说,简老三也是这里的贵客,不让你喝上几杯还行?!
  第二天我们把东西往船上搬的时候,简老三的朋友全家都在岸边。大人们忙着自己的事,小孩则穿着救生衣在水里戏耍。昨天他们抓了一条鳙鱼,按照他们的习惯,抓来的鱼就用绳子栓在船边上,任其在水里游,碰上有个好价钱也就有活鱼卖了。小孩到了水里那个顽皮劲就上来了,两下扑腾到大鳙跟前,一伸手就把它抱在怀里。这大鳙虽说是昨天被俘的,但还是不愿被小孩搂抱,于是小孩与大鳙就在水面上演出了一场闹剧。我这边只顾看闹热,那边简老三直向我喊,老左,赶快照相呀。我这才如梦方醒,匆忙中取出相机拍下了那有趣的一瞬间。
  就着样闹腾了半天我们才各自上路。
  这里属广西管辖,黄泥河在这里和南盘江相汇。我们左后方是主河道,那里有一个木材检查站,我们的营盘就在这个两江汇合的“尖角”上,右边半山上还有一对中年渔民夫妇。
  这里没有一块现存的平地可以让我们搭建帐篷,我还是主张先建设基地后钓鱼,于是就提上一把锄头向山坡走去。在我看中的一个地方,费了不小的功夫才平出一块地来,支好帐篷已是午后1点多种了,四处看看还基本满意。
  那边,简老三早就把几根海竿打了进去,午饭也已经做好,等我干完手中的事就该吃饭了。
  自己做的第一顿饭对比简单,大米饭、清水煮白菜蘸辣子酱。我们一边吃饭一边交换意见……
  这里水下的地形呈阶梯式下降,我的4米2钓鱼竿正好落在下一个台阶上,钓点还对比满意,可就是半天不见一条像样的鱼来咬钩。简老三给海竿换了几次食,还是一筹莫展。
  这段时间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台钓手竿不好好上鱼,海竿基本就钓不上鱼,就连渔民也普遍反映鱼情不好。几百米长的渔网下去,半天也只能抓几条罗非。7月的万峰湖气温很高,人都热得难受,我估计鱼都到深处去了……
  我的几个钓点先后都扔了不少的饵食下去,两天来一共也就钓了几斤鱼,老乡的虾笼倒是收获不错。那天老乡收虾笼,他很高兴的对我说,靠近你们这边的几个虾笼每次都比远处的好。好嘛,我们给老乡把小鱼虾都引来了。
  我看简老三的海竿都不是打得很远,他的观点是深处不存鱼。
  “现在的水温太高,鱼儿根本就不喜欢,深处的水温相对要低一些,你还是应该把海竿打远、钓深。”当简老三再一次换食的时候,我又一次这样对他说。他可能是相信了我的话,或者是“反正也钓不上鱼,死马照作活马医”。于是在换最后一根海竿的饵料时,他用力把这支海竿打得很远。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就是这根海竿钓上一条5、6斤的鲤鱼,这也是下午很晚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晚上,简老三家里打来电话,让他赶快回家。我们商量了好一阵,最后我还是决定留下来再钓几天,他一个人第二天一早乘坐水库的交通船回去。
  送走了简老三,我把全部东西清理了一下,食物很充足,燃料酒精也还有很多,钓鱼的饵料也不少,就是饮用水有点麻烦。
  水库里有很多鲢、鳙,水面上漂浮着它们的排泄物。我们的饮用水都是在那对中年夫妇住地的后山上取的,简老三没有走的时候都给我说得很清楚。那里有一口泉水,检查站的和这家老乡都是吃那里的水。
  捕鱼的老乡几次喊我到他们那里去吃饭,我看他们也是出自诚心,反正也不好钓鱼,于是我决定过去转一转。
  虽然我们相距不远,但是走一趟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之间有一条很小的干沟,关键是这一段很陡,而他们住的房子前面也是很陡的斜坡,真不知当初他们为什么要把住地选择在这里。
  这对渔民夫妇是一对苦命的人。以前他们是住在镇上的,好几年前一场大火把家产烧了个精光。没法就又盖了个“干打垒”,一种主要用石头垒起来的房子。谁知没两年房子又塌了,一个小孩也因此而送了小命,真是祸不单行啊。现在他们只好到这里来捕鱼,挣点钱好恢复家园。
  主人家是个很不错的中年人,言谈举止一点不比城里人差。我们谈得很广,也很投机,从交谈中我知道了他的更多情况,也对万峰湖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段时间他们下网的收获也很差,平均一天还抓不到一条大鳙,就是罗非也只有不到十条。这样的渔获还不如外出打工挣钱,这样下去何时能重建家业。
  这片山里还有野生灵芝,但是收购价太低,一斤风干的野生灵芝才卖7、8元。我看过他们采集的灵芝,都是很不错的老灵芝,就是兴义市面上也要卖50多,这中间的差价也太大了。
  就在在我们交谈的时候,那边检查站的人也过来串门,我借口到泉水处去看一看,独自一个人四处转了转。
  他们这里根本就不能算是家。低、矮、破、旧,最多也就可以避雨。整个屋子被柴草熏得黝黑,一些捕鱼的工具零乱的四处乱放,墙角还有一堆渔网。门前只有很小一块平地,勉强可以放一张小饭桌,他们的日子过得太苦了。
  我绕到他们的房后,这里有一条小路,可能就是他们经常上山取水的路。这条小路也踩得很干净,小路两边是齐腰深的野草和一些不知名的灌木,基本没有什么大树。山路不陡,我一路兴致很高,这两年的游钓对我的锻炼很大,这点山路走起来很轻松。
  突然,我被眼前的一样东西深深的吸引住了,灵芝!好几棵色彩斑斓的灵芝就在路边。我当时什么也没有想,随手找了根树棍就把它统统挖了出来,贪心的我在离路边稍远的地方又发现了几棵。如获至宝的我继续向山上走去……
  现在仔细想想,我做的太自私了。他们经常上山,不可能不会看见路边的这几棵灵芝。他们一直没有采摘,那是因为还嫌太小,反正这里又没有其他人上来,等它长大了在摘也不晚。没想到从几千里以外的黄土高坡,一个退休老头今天先下手了。嗨!都怪我这个城里长大的人,从来就没有见过地上长的野生灵芝,今天见了,啥都忘了。
  几年过去了,也不知我走后他们的鱼捕得如何?重建家业的资金筹集得如何了?何时他们才能有个像样的家……
  老窝子是没有情况了,几天就只钓了一些小罗非,小鱼把我闹得没办法,我决定打打游击。
  带上简单的一些必要用具,沿着水边很窄的“梯田”向我的右边走去,这里是一个小小的“港湾”。
  这边的环境不是很好,主要是靠近岸边的水里有不少枯树桩。那边实在不行,也只好到这“是非”之地来碰碰运气了。
  找了一个相对理想一点的地方,把岸上的杂草随便拔了拔,放好凳子坐下,插好竿架。抛了几竿就把底找好了,再抛几竿诱鱼。嘿嘿,很快就有动静。
  当浮漂稳稳沉下去的时候,我扬竿了。水下的东西很沉,有力的和我较劲。我看它并不四处乱窜,于是就慢慢的往上抬竿。哈哈,一条两斤左右的塘角鱼被我拉出了水面。我稳住手中的钓鱼竿,左手拿起抄网对着鱼头的下方就是一下,进来吧你。
  接下来就又是干等,半天也不见一点动静,就连小鱼也不闹。嘿嘿,小鱼不闹心也慌呀。
  再换地方,我往右边又走了一点。还是那个样子,几竿下去就是一条差不多大小的塘角鱼,然后就是死一样的寂静,半条小鱼也没有!
  最让人伤心的是,第二天当我把两条塘角鱼送给老乡的时候,有一条竟然已经死了,天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我权衡了利弊,我决定还是到右边的“港湾”里去。虽然有危险,虽然鱼少,但是凭经验,那里是藏大鱼的地方。
  好一阵都没有动静,但是我很有耐心的抛下每一竿。看着浮漂立起来,慢慢的沉下去,出水两目。过上一会儿浮漂又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升起来,确信鱼钩上已经没有饵料了,抖腕提竿,换食……
  也不知我这样抛了多少竿,就在浮漂刚刚升起一点的时候,浮漂清晰的、动作很小的向下点了一下。难得的一个信号,我丝毫没有马虎,扬竿就知道有来头。竿稍只是出水面一点点,鱼在下面窜动,从漂相上看是一条鳙鱼。鱼开始向左边慢慢的游动,我用眼睛的余光再次扫视了水面,左边的树桩离我还有点远,至少现在我还占有主动,不要急,慢慢来,我不停的自言自语。水下好像晃动了一下,鱼再也没有游动了,我马上加大了抬竿的力量,还是没有丝毫动静。我就这样坚持了一会儿,仍然没有任何动静。我的心凉了半截,完了,完了!
  我小心的把钓鱼竿松了一点,没有动静。我再把钓鱼竿向上使劲抬了抬,还是没有动静。左边拉一拉,右边拉一拉,我的心彻底的凉了!
  当我很不情愿的确信是挂底以后,我只好把钓鱼竿顺着往回拉,逐步慢慢的加大了力量。下面开始动了,我再一使劲,鱼钩带着一根藤条向我的面门直扑过来,打在我的胸前,我丝毫没有躲闪的想法。
  弯腰拾起近一米的一根枯藤,摘下我的鱼钩,随手把枯藤扔的老远……

  “今天下午两点过,我乘船来到小念在万峰湖的老窝子,我没有急于下竿,而是先支帐篷,当工作基本结束的时候,雷阵雨来了,大风夹着大雨在雷鸣声中向我袭来.我悠然的坐在帐篷里休息……三进万峰湖就这样开始了.”
   2005.07.22 17:00:30

上面是当时我发给网友金何的时机短信,这是惊心动魄的一个插曲。
那天小念又把我送到红椿码头,卸下生活用品我就催促小念赶紧回去,我独自来到船坞上。我和船坞老板已经很熟了,他把小念的大铁皮箱子帮我搬上船,我要了两桶纯净水然后就出发了。
我见过很多朋友,他们到达钓点以后都是先钓鱼,然后等到傍晚的时候再搭帐篷。我认为这样不好,缺乏“敌情”观念。
来到小念的老窝子,卸下东西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帐篷,现在我已经能很熟练的一个人搭建帐篷了。
刚把帐篷搭好,天空就布满了乌云,阵雨已经在不远处下开了,打在水面上的雨点越逼越近,已经有稀疏的雨点落在我的身边。我赶忙把东西往帐篷里扔,豆大的雨点打在我的身上。扔完最后一样东西我赶紧钻进帐篷,急速拉好全部拉链。帐篷外面的雨声越来越大,雷声伴随着雨声铺天盖地而来。我悠闲的躺在帐篷里抽烟,如果我不是先搭帐篷,那将是一种什么情况……
渔船上的195柴油机发出的怪异的响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看看时间,5点35分,此时东方已经发白,再过几分钟就可以下竿钓鱼了。
几天的高温把我热得够呛,这个时候正是睡觉的最佳时间。本想多睡一会儿,但是,上午也是钓鱼的最好时机。我闭上双眼,昨天的情景在脑海中闪过,麦穗一直困扰着我……
吃完昨天剩的绿豆稀饭,我又开始了一天的作钓,还是老窝子,几天的涨水,我在钓位上已经没有多大选择的余地了。几竿下去就有麦穗抢食,我有些无奈。我想起了传统作钓方法,虽然手中没有麸皮但还是想试一试。这里的麦穗有点怪,一般只限于半路截食,基本不到底下抢食。有朋友曾经友善的提醒我,野外钓鱼注意采用“跑铅”技术。我不以为然,野外钓鱼不像打比赛,有的是时间,再说,换个钓线也不需要多少时间。换上传统钓组、加大了饵料、不要打满竿,饵料到底的时间明显缩短,麦穗抢食的情况也大有好转。就在我对钩上还有没有食产生疑惑的时候,风浪中的漂没有了。我及时提竿,鱼奋力向左前方窜去,凭经验这条鱼并不大,我毫不手软的把它拉了回来。鱼又向我的右下方窜回来,我赶紧收线,可是已经晚了。绷紧的线抖了一下就松了。望着空空的鱼钩,看看水边的杂草,唉!涨水的鱼也难钓呀。
换了个稍小的浮漂,减短了脑线,铅坠还是那个铅坠,为什么钩组下降的速度就明显的加快了呢?这是不是和脑线的长短也有关系呢?我又换上以前的大漂,连试几竿效果都不错,钩食基本上可以到底了。软脑线是那种多股涤纶线,其强度很高,在这种涨水的情况下,岸边处处都有野草,一旦挂底后果不堪设想。我找来一副台钓钩组,把脑线减短至50毫米,哈哈,一副超短脑线的台钓装置就好了,试投了几竿,效果还可以。至少在这种小鱼基本不在底层闹的情况下,大幅度的减短脑线、适当的加大饵料再加上打半竿,效果还是明显的。
“新”装置接连起鱼,有鲤鱼也有罗非,但是都不大,只有一个用了抄网,大概也就是个一斤多点的鲤鱼。在水库,这种短脑线台钓仍然保持了一般台钓的特点:漂像丰富,并能及时掌握钩食的化散情况,朋友们不妨一试。
十一点过后,鱼明显少了,都是天气惹的祸!前几天,我在万峰湖的另一个地方,测量了一次水温。真是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无论是水的表层还是三米多深的深处,水温都是30度。这种温度一般的鱼都是不喜欢的,难怪进入七月以来,一般都喊不好钓鱼,就连渔民也有收网歇渔的念头。
几条罗非也快要死了,于是我决定中午就把它吃掉。“香水鱼”调料我事先就买了两包,前次进万峰湖就试过,“味道好极了”,至少在野外用餐,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方便食品了!
先做米饭,利用闷饭的时间我到水边收拾罗非鱼,一共四条,都在三、四两之间。野钓是艰苦的,野钓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提升野外生存的能力,嘿嘿,好处还是很多嘛。
面对一盆热气腾腾的香水罗非鱼和一锅约有点焦糊味的米饭,我的食欲很好。原计划两顿的饭,我一顿就吃了一多半,罗非鱼吃了三条。摸摸自己的肚皮,好了,留点晚上再吃吧。
河水洗活鱼现杀现煮分外香,
野钓加野餐自作自受苦中乐。
收拾完餐具,再点一支香烟,在钓位上还没有抛两竿就有点睡意,唉!真是“饱懒饿新鲜”啊。反正中午也不好上鱼,还不如冲个凉睡个午觉,劳逸结合嘛,这对游钓也很重要哦。
是网友小念给我提供了这些全套的野外生活用具,万峰湖的水位变化很大,所以这里的村民住的地方都对比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吃住的老乡家里就有些不太方便了
我出门游钓是不带这些生活用品的,都是吃住在老乡家里,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少操心这些油盐酱醋的琐事,可以更好的钓鱼,什么风呀、雨呀的,全然不用自己操心。还有一条,有了房东给自己作后盾,水边的小孩都不敢轻易来捣乱。今年是我游钓第三的一年,我看这个办法还是不错!
兴义这个地方属于高原气候,只要不在太阳的直接照射下,还是有点凉快的。我用伞影罩住帐篷,拉起纱窗,一会儿帐篷里的温度就下来了,冲完凉的我很快就在帐篷里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是大汗不已,看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我又坐在钓位上。有钓鱼伞遮阳,阵阵山风吹来,好不凉爽。烈日下,渔民们仍旧在水上作业。难怪有个渔民讲“我不想打鱼,只想种地,可是我的地没了,补偿至今也没有拿到,不打鱼我又能干什么?!” 水库建设,涉及很多库区人民的切身利益,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是会留下很多后遗症的!就拿这万峰湖来说吧,库区至今没有很好的管理,你在库区里干什么都行。养鱼的网箱无数,捕鱼的粘网纵横,抬网林立,虾网更是繁多。因为当初没有给农民补偿,所以现在的渔民也就不需要缴费,整个库区处在一种无序的热闹之中。电鱼、炸鱼基本无人干涉,更有甚者,不少村民用撒农药捕虾的手段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这种用农药搞来的虾,你敢吃吗?说实话,万峰湖里的鱼类资源现在是越来越少了,一个村民用抬网一天至少要捕几万尾鱼苗作鱼饲料,其他的村民呢?谁去统计过?!万峰湖建库的时间不是很长,最长的说法也不过八年,以前这里的鱼很多,再过几年鱼还多吗?我看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唉!杞人忧天呀!
一个放牛的小孩不知是什么时候来到我身边:“伯伯,钓得不?”这里人的表达方式有点怪异,他是问你“钓上了没有?”。我看这孩子还老实乖巧,于是就和他闲聊起来。
“几岁了?上学了没有?”
“十二岁了,家里穷,没有上学。”孩子的话语中有几分凄凉。
他家里有四个姊妹,老大是姐姐,在上小学。他是老二,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他们兄弟三人都没有上学。
“想上学读书吗?”
“想!”孩子很干脆的回答。
“你可以让你姐姐教你呀,这样不用交学费,还不耽误你干家务事。我一个同学的弟弟,当年赶着牛到几十里外的学校去,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人家现在是老板了。你现在不读书,以后怎么办呢?”
小孩无语,我又说:
“让你姐姐教你读书,这个办法你看行吗?”
“行!”
小孩好像是很认真的,但是,第二天又和另一个放牛娃来到我钓鱼的地方,还给我惹了个小麻烦。
两个小孩牵了三头牛,牛在一边吃草,两个小孩在我身边看这看那……
一头牛不好好吃草,老跟另一头牛烧情,放牛的小孩过去干涉。这下牛不高兴了,冲着小孩就跑过来,小孩被吓得慌不择路跳进了齐腰深的水里。追赶小孩的牛踢翻了我的锅,砸烂了我的碗…… 幸好没有伤到人。
牛惹了祸,小孩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看那牛也不再发狂了,很不高兴的对两个小孩喊道:
“还站着干啥,赶快把牛都牵走,到一边玩去。”碗砸烂了算个啥,要是伤了人就麻烦大了,不论是谁。
收拾完残局我继续钓鱼。
六点过,上鱼的频率高起来,三、四两的罗非鱼一条接着一条。到了八点钟,看漂已经很困难了,还接连上了几条不小的罗非鱼。到后来,我完全看不见浮漂了。不愿收竿的我还是继续下一竿,朦胧中我看见浮漂立了起来,于是就开始计数。一、二、三…… 当数到二十的时候,我扬竿了,唉,是个空竿。再下竿,再计数,当数到三十的时候我再次扬竿,哈哈!有戏!一条近一斤的罗非鱼被我钓了起来。
吃完晚饭,我躺在草地上休息,望着满天的繁星,寻找着自己认识的星座。一颗较暗的星星在银河的“西岸”,由南向北的移动着,我凝视了很久。哦?那是一颗卫星……
看来,明天又是一个大晴天,酷暑难熬呀!
我几进几出万峰湖,前后一共有一个多月,收获不是很让人满意。我认为这主要还是和气候有关,这个季节万峰湖的水温很高,台钓手竿收获不好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万峰湖钓鱼,一直是小念给我提供户外用品。液化气灌、炉盘、帐篷等等,这些在万峰湖钓鱼是必不可少的装备,而我长期在外游钓又不可能带这些东西,幸亏有小念的帮助,要不然我很难在那里痛快的玩两天。


192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