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者长寿古来多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有一个人群自古以来却长寿者不少。这个人群就是钓鱼者。把那句俗话变换一下,即是:钓者七十古来多。
  不信,请看事实:
  在有文字记载的古籍中,能找到的最早钓家,当属远古时的虞舜。虞舜在年轻时属平民,各种劳动活儿都于过,如耕过地,制过陶,也钓过鱼。《史记》说他“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据此算来,他活了一百岁;
  周朝时的姜尚,常在渭河边钓鱼.七十岁时遇到周文王才被重用。文王死后,他辅佐周武王用了十一年的时间灭掉了商朝,被封到齐国,直到周成王时,他还鲑在。由此推算,姜尚大概括了八九十岁;
  战国时的庄周,终生不仕,著书立说,闲处薮泽,钓鱼快志,也是个长寿者。他究竟活了多少岁,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有人据《史记》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一说推断,庄周大约生卒于公元前370~300年,也就是说,他也活了七十来岁;
  东汉时的严光,拒绝汉光武帝刘秀的任用,一个人跑到富春江边,长期过着身披羊裘持竿钓龟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清贫,却逍遥自在,得到的是健康长寿,活到八十而终;
  唐朝的张志和,长期过着隐逸生活,浮家泛宅,衙徉在太湖一带山水之间钓鱼。他的确切生卒年代待考。从大量后人的有关涛文中可以看出,张志和不仅是个长寿者,而且有人把他神化,说他最后成了仙;
  宋朝的陆游,少而多病,中年以后特别到了晚年,闲居在老家山阴,坚持钓鱼,并把读书、钓鱼、耕种作为生活的三件要事,“八十老翁顽如铁”,活到八十五岁;
  清朝的朱彝尊,年轻时家贫,客游全国各地。后屡官屡归,亦文亦钓,自称“小长芦钓鱼师”,写过不少钓鱼词曲,文章、诗词名噪一时,活了八十一岁。像这样的文人历代不少,如宋朝以来的朱敦儒、张元干、杨万里、戴复古、刘克庄、白朴、马致远、张可久等等,也都是长寿者,活到了七八十岁。
  据《搜神记》载:宋人冠先,钓鱼为业。。钓到鱼以后,或放生,或卖给人,或自己吃,“居睢水旁百余年”。这位钓者算是够长寿了。在历代文人笔下的那些无名渔翁,更不乏长寿者。“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作钓归”,“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作钓去,夜月叩船归”,“闲垂两鬓任如鹤,只把一竿时钓鱼”,“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借问钓鱼者,持竿多少年。眼明汀岛畔,头白子孙前”,“雪色髭须一老翁,晨开短棹拨长空”,这些诗中的钓者,都是发须皆白的健壮老者。“八十沧州一毫翁,芦花江上水连空。世间多少乘除事,良夜月明收钓筒。”这位洞庭渔父,年已八十仍然钓在江湖,且生活得相当逍遥自在,可见身体一定不错。
  坚持钓鱼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人的生命在于运动。”钓鱼是一种户外运动,而且是一种活动量不小的运动,有益于强身健骨,此其一;其二,钓鱼者,精力集中,乐以忘忧,有益于养气炼神;第三,水边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丰富,人称“空气维生素”,大量吸入,有益于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第四,钓会有获,钓鱼爱好者不乏鱼吃,有益于增加营养。钓鱼的好处还可以举出一些。笔者坚持作钓多年,深感这一休闲运动对身体大有好处,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坚持作钓有十好》,现抄录如下,与众钓鱼爱好者共勉。
  一是融入大自然,
  山青水秀观感好,
  二是竿系千般乐,
  无忧无愁心情好。
  三是常在水边坐,
  负离子多空气好。
  四是钓必有收获,
  食有鱼虾营养好。
  五是劳逸相结合,
  夜间休息睡眠好。
  六是静中练耐性,
  遇事沉着修养好。
  七是远离黄毒赌,
  遵纪守法品行好。
  八是结识众钓鱼爱好者,
  互相帮助人气好。
  九是钓技需讨求,
  勤于动脑智力好。
  十是假日得休整,
  精力充沛工作好。
  这好那好归一好,
  健康长寿活得好。
258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