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哲兰冲憾事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密密的松树林旁,一群群白骛或在丛林中嬉戏,或在浅水中觅食,犹如含苞的白荷,出水的芙蓉,这就是哲兰冲水库。
  哲兰冲水库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上岭桥乡哲兰冲村。从城区出发沿冷竹路到砖瓦厂往左拐走乡村公路即可到达,全程19.5公里。坐小车 20分钟,乘汽车要转车,但40分钟足可到达水库大坝。哲兰冲水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是双牌渠道的过水库,面积500余亩。丰水期水深5米左右,枯水期3米以内。因水面大,无法捕捞而无人承色,在双牌渠道源源不断的水源滋润下,各种野生鱼类在此繁衍生息,品种有鲫、鲤、草、鲢等,因而成为作钓者的乐园!
  记得第一次去哲兰冲水库作钓,那是去年10月2日。我们相邀冷水滩政协的老钓鱼爱好者带路,三菱越野车10分钟便到达水库大坝。我们选择松树林那边一凸出部位作钓,当走近时,只见成群的草鱼在被淹没的浅滩中啃着草尖,大概是听到人的脚步声或发现了我们的身影,只见水面上“哗啦”一声,浅滩中的草鱼便作了乌兽散。几条跑错了方向的小车鱼竟然冲上了岸,在地上蹦蹦地翻着跟头…… 要不是我身上背着竿包,手里提着凳子和鱼护,就是抓也能抓上一条。鱼还真多,看到这情景,我们四位钓鱼爱好者赶快门开竿包,将20支海竿一字排开,眼睛盯着竿尖,心里只想着鱼儿上钩的美妙瞬间…… 一群群小白鲦向钓位上游来,在我们捏完钓钩食洗手的地方吞食着残渣。它们越聚越多,在水中白光闪闪,正当我看得出神的时候,“哗”的一声,一个浪花打来,趁我抹去脸上水珠的时候,水面上只留了一个大大的漩涡,成群的小白鲦不见了。区政协的老钓鱼爱好者告诉我那是黄鱼,专门追吃其他鱼类的。
  从上午八点半开始打竿,到中午一点我们的竽尖没点头,等待毕竟是有限度的,更何况肚子又跟我们闹起了意见,能鸲认识哲兰冲,开辟一个新钓点,也算没自来,收竿吧,当我收完其它短竿的时候,司机老陶告诉我:”你那长竿上的鱼漂不见了。”“不可能吧!”抬头一望,刚才两个鱼漂还排在那里,现在的确只剩下一个了。是5.4米长竿的,赶紧提竿,重重的拉力使得鱼线轮“滋滋”作响。经过两个回合的较量,一条4千克左右的白链被拉出了水面。初战告捷,回家的路上,我们兴高采烈,在途经一餐馆时,我提上鱼,酒酣耳热之时,酝酿着下次动身的日期。
  再来哲兰,巳是在一个周末的傍晚,当秋季的夕阳渐渐消失在远方的群山中,漫天的红霞尽染蓝天白云,在金碧辉煌的天际下,静静的松竹不时有几群白骛在林中飞舞 ;不远处几只大胆的白鹭在浅滩中觅食,它那长长的黑嘴不时啄进浅滩,高而纤细的腿在水中悠然漫步,头时而侧耳倾听着什么,时而又用嘴清理着羽毛,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中,我们抛完竿,支好帐蓬,夜幕降临了。看繁星满天,听远方犬吠、闻林中虫鸣,时间就这么一点点于不经意中流失。而我们的竿仍然不动,倒是不远处“嘭、嘭’的声音召示着水中那家伙的存在。 “总有一天,我要将它钓上来” 时针已指向凌晨一点,该换食了,这饵料可是我们加工的啊!在DIY自制的糟食中先拌入“麝香米”发酵,临钓前在底钩饵中加入酵鲤,浮钓饵中加入酵鲢,鱼怎么不上钩呢?不知是帐蓬里气垫太软,还是疑虑重重,当一阵阵睡意袭来,便在梦中继续着我们的等待。
  一阵清脆的钟声惊醒了美梦,我们立刻爬出帐篷,冲向钓鱼竿,便被眼前的景像惊呆了:整齐的钓鱼竿被弄得东倒西歪,一条扁担长,身子浑园,身披青黄色细鳞,尤其是那象剑一样嘴巴的大鱼横卧在前面的浅滩,见有人来,便箭一般地直冲而去,在深水与浅滩的交界处来了个90度的大转弯,一阵阵涟漪又将我们的钓鱼竿弄得歪歪斜斜。这就是黄鱼!然而,当我们清醒过来,整理歪斜的钓鱼竿,渔线巳完金缠绕了。只得带上手套,抓住渔线象海上渔民拉网般的拖上来。没想到效果还不错:7--8斤的白鲢二条、5--6斤的鲤鱼三条、7--8斤的草鱼一条。遗憾的是20支海竿中有5支钩坠不见,10支主线因无法解开只好剪线。
  在回家的路上,那长长的黄鱼不时地在我脑海中展现,用什么方法可以钓上它呢?自此以后,每去哲兰冲它就成了我一个难解的情结、一个攻关的课题!我曾用鲜活的小白鲦装上串钩,引来成群的白鲦让钩上的诱饵在水中自由游荡,只得到它几次追捕,却没能成功;又买来假饵,用海竿远远地打出,再徐徐地收回,可它却不屑一顾!
  用什么方法可以钓上它呢,
  又近一年,哲兰冲留下我和钓鱼爱好者们数不尽的足迹,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钓绩,而面对那水中的黄鱼,陡增许多无奈,又令我们梦绕情牵扯。亲爰的钓鱼爱好者,你有什么高招,能告诉我们吗?警告个别网站:转载本站作品请标明出自《中国钓鱼频道》及作者昵称,如再次发现转载本站作品不标注来源、裁减本站图片水印等不尊重本网站及本站会员权益的行为,中国钓鱼频道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145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