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钓鱼爱好者们

11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使湖北荆门原本暖和的天气变得风雨交加、寒气逼人,去不了水库、围不了鱼塘的“双休”对于钓鱼爱好者形同牢笼,只有望天兴叹。裹着棉衣的钓鱼爱好者们一见面话语中透着无奈:“如何?今年就算了吧。钓鱼竿洗干净收起来……”大都摆出一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架势。但我知道,钓鱼爱好者说这话只是骗骗自己,没有人会相信,因为只要天一放晴,气温一升高,钓鱼爱好者又“嗡”的一下犹如蜜蜂采蜜一样倾巢而出,不一会儿就全叮在水库、水塘周围了。
得,风也大,雨也猛,这个“双休”只有暂时压抑压抑躁动的心,一边摆弄摆弄鱼具,一边回味钓鱼爱好者们的种种趣闻逸事,可能是钓鱼爱好者的一种透着无奈的休闲方式。
“作钓硬汉”尚“九段”
尚“九段”为什么叫“作钓硬汉”原因有三:一是钓鱼竿硬。他的钓鱼竿在一次作钓中,只顾欣赏钓获的大鱼,未注意脚下的钓鱼竿,结果一脚将钓鱼竿杪子踩断了。当时还不好配,干脆,用了根自行车钢条做杪子,一直用到现在。有人咨询过荆门市钓协得知,在荆门市用自行车钢条做杪子的恐怕就尚“九段”一人了,至于湖北省有没有,全国有没有,就无从考证了。二是作风硬。尚“九段”的作风硬朗体现在钓鱼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即使夏季40摄氏度照样出竿。三是身体硬朗。有一年大冷天照例去钓鱼,打窝食的时候,不小心落水,换一般人就回家算了,省得受那份洋罪。可尚“九段” 偏不,穿上钓鱼爱好者的一件“爱心相助”的毛裤硬是坚持到收竿。其间,隔得老远,都听得见尚“九段”在寒风中上下牙齿的磕碰声。事后,听说尚“九段”咳都没咳一下,尚“九段”身体硬朗可见一斑。
尚“九段”称呼的来历,缘于他偏好“拖拉机”和作钓,且少有败绩,因此,踌躇满志自封“九段”。
一次,大伙相约到和场水库作钓。当时正值盛夏酷暑,最高气温达38摄氏度。大约在上午十点左右,有鱼讯传来,浮漂有力地一顿,稳稳地“黑漂”……尚“九段”抓住时机,猛一扬竿,只见钓鱼竿弯成了一张大弓,受惊后的鱼到处乱穿,鱼线如弓弦一样“嗡嗡”着响,尚“九段”顾不得烈日暴晒,跑出遮阳伞开始遛鱼,旁边的鱼友见状,都赶了过来,抄鱼的,出主意的,看热闹的……不一会儿,一条7、8斤重的大草鱼落入鱼护。
收竿后,开始清点战利品,嗨,怪了,就“九段”钓了一条大草鱼,其他人收获寥寥。归途中,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虽然有遮阳伞,但个个晒得跟龙虾似的,最重要的是鱼也没有钓到,沮丧得说话的心情都没有。相比之下,尚“九段”心情格外舒畅,一会儿给大家讲笑话,一会儿传授作钓经验。有人不服气了:“我看,咬你钩的那条草鱼准是青光眼……”尚“九段”马上反唇相讥:“那怎么不上你的钩哇?”此时,不知是谁细声细气地说:“现在社会风气不好,已蔓延到水下,连鱼也知道拍马屁……”于是,钓鱼爱好者皆喷饭。
还有一次,星期一上班时碰到了尚“九段”,他满面春风地告诉我:“这个‘双休’长胖了。”见我有疑问,他又说:“青鱼的味道真不错,害得我胃口大开,多吃了几碗饭,难道没长胖?”原来,前天钓鱼收获颇丰,两条肉质鲜美的青鱼又被他请进鱼护。
当然,尚“九段”也并非次次都是那么幸运。在闲谈时,尚“九段”自曝了一段尴尬经历。那是几年前的深秋的一天,寒风习习,尚“九段”与钓鱼爱好者骑着摩托车到水库钓鱼。到了水库边,钓鱼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打窝食。只见尚“九段”屏住呼吸,弓着腰,右手握着一大团窝食,找准对岸的参照物,扬臂发力,“嘿”地一下,象打保龄球般将窝食打了出去,“啪”的一声,窝食倒是不偏不倚地打进了窝子。但同时,与尚“九段”一同作钓的钓鱼爱好者听到了“轰隆”的重物落水声,扭头一看,原来,尚“九段”在打窝食的同时,脚底一滑,把自己也给打出去了。
“寂寞高手”骆“三段”
骆“三段”钓技上乘,每次出竿均有不俗表现,在我等初学者眼里,骆“三段”的姿势、扬竿动作以及头头是道的钓鱼理论都让我们钓鱼初学者自愧不如,骆“三段”哪里是“三段”,简直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被称为“寂寞高手”一点都不过分(当然是在我们初学者中间啦)。但是,在经过了一次作钓后,骆“三段”正式更名为骆“三断”。
那是7月中旬的一天,大伙相约到城郊的水库作钓。我想,今天骆“三段”又该大显身手了。一到水边,骆“三段”忙活起来,打窝食、拌钓鱼饵料、上钩线……等到将两根海竿布置完毕、台钓手竿架起来后,骆“三段”坐了下来,惬意地点上一根香烟,眯着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浮漂……
突然,耳边传来一声声急促的铃响,骆“三段”扭头一看,只见旁边的一只海竿频频点头,还不时被拉弯腰。骆“三段”把香烟往地上一甩,站起来就跑到了响铃的海竿前,伸手向海竿抓去。不想脚底一滑,“扑通”一屁股坐在地上……骆“三段”不愧“寂寞高手”,突生变故却处变不惊,在摔倒的同时,右手仍然抓住海竿向后猛扬,只听“啪”地一声,海竿竿梢第二节断裂……骆“三段”赶紧收线,但钩上已是空空如也。
不一会儿,另一只海竿又响了,骆“三段”不慌不忙,扬竿收线,却纹丝不动。原来,钩挂住了,无奈,只好动粗,最后,线断钩丢。
换线再战。鱼儿似乎特照顾骆“三段”,抽只香烟的工夫,他的海竿又响了。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骆“三段”瞅准时机,“稳、准、狠”地扬竿收线,感觉一股大力自水下传来……“哈哈,钩住了!我看你往哪跑!” 骆“三段”一边哼着小调,一边熟练地遛鱼。眼看着一条大草鱼露出了水面就要被擒获上岸,突然,骆“三段”只觉得竿一轻,线松弛下来,鱼儿在水里打了个旋,头也不回地向水库深处游去。骆“三段”收回线一检查,原来钩断了。
经此一役,“断钩、断线、断钓鱼竿”骆“三断”的称呼便传开了。
杨“埃芬博格”的倒霉事
大庭广众之下,对着公众竖起中指都要受到惩罚和谴责的。德国的埃芬博格在美国世界杯上因为向观众做下流手势而被驱逐;米哈伊洛维奇向场边的欧足联官员和裁判做出下流手势,被禁赛8场,同时他受到罚款2万瑞士法郎(约合14560美元)的处罚。
但是,我的钓鱼爱好者中有一位杨姓钓鱼爱好者也向不少人竖起过中指,但大家都一笑了之,不与他“一般见识”,原因只有一个:他的中指被纱布包着。
杨“埃芬博格”原名大杨,本不爱钓鱼,但经不住我极力鼓动,渐渐对钓鱼有了些兴趣。有一天,我们相约到鱼塘作钓。钓了一会儿,见鱼不上钩,大杨有些不耐烦,就在鱼塘转悠,一会儿看看这个的鱼护;一会儿跟那个吹吹牛、递递水;谁钓着鱼了就赶紧跑过去,帮忙摘钩……
大约中午时分,一位钓鱼爱好者钓起了一条大鲫鱼,喊了一声,大杨就乐颠颠地跑去帮忙。突然,大杨大叫一声“哎哟!”,我赶过去一看,原来大杨被钩住了,那“肇事”钓组是双钩,可能是大杨摘钩时未注意,大鲫鱼一挣扎,手滑到钩上,锋利的鱼钩带着倒挂须悄无声息地从中指尖上扎了进去。钓鱼爱好者们围了过来,剪断钓线,望着已看不见倒挂须的钩发呆。怎么办?硬拽,肯定要带一块肉。大杨一听“硬拽”,赶紧将手藏在怀里,眼睛瞪得溜圆:“瞎搞,肉不是长在你们身上吧!”
那用钢丝钳将钩尾剪断,然后再将钩穿出来……大杨还是连连摇头。最后,钓鱼爱好者只有将大杨送到乡村医院。
大杨回来后,一脸坏笑地将缠着纱布的中指在我们的面前晃来晃去,我们无可奈何:“哈,又一个‘埃芬博格’!”
“钓池高手” 甩海竿
因这位钓鱼爱好者在鱼塘作钓成绩一向很好,于是自封“钓池高手”。鱼塘的鱼密度大,都是论斤秤的,一般不需要甩海竿。到野塘和水库作钓就不同了,鱼密度小,大都是按人头计费,因此,海竿的用处就大了。由于“钓池高手”习惯用台钓手竿,未用过海竿,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一次,钓鱼爱好者们到水库作钓。“钓池高手”打好窝食,支好台钓手竿,就开始学着其他钓鱼爱好者的样子玩起了海竿。他粗粗地了解一些打海竿的技术、动作要领,就操作起来。挂钩、捏坨、插支架,然后,身子一仰,一招“力劈华山”将坨饵打了出去,只听“呼”地一声,沉重的坨饵就砸在离自己不足一米的地方,和脚差点亲密接触。一位钓鱼爱好者过来一看,笑了:“咳,竿梢的线绞了!”
整理好钓线,再次将坨饵打了出去,往前方望去,并无坨饵的身影,倒是右边传来坨饵的入水声,同时右边也传来一位钓鱼爱好者的惊呼:“哎哟!”。“钓池高手”循声望去,一下傻了眼。打出去的坨饵几乎是擦着这位钓鱼爱好者的鼻尖落到水里。这位钓鱼爱好者有些秃顶,难以想象,包着钓钩钩的坨饵打在毛发本来就不富裕的头上会是什么后果。这位钓鱼爱好者哀哀地说:“有意见可以提,千万不要这样暗算人……”
第三次打海竿了。“钓池高手”仔细检查钓线,摆好姿势,调整方向,“嗨”地一下将坨饵再次打了出去,坨饵“呼”地向正前方飞去,身影越来越小,“扑通”一声落在水库中央。“终于成功了!” “钓池高手”高兴叫了起来,但很快笑声嘎然而止。因为钓线断了……
与这位“钓池高手”对号入座的不是别人,正是笔者本人。警告个别网站:转载本站作品请标明出自《中国钓鱼频道》及作者昵称,如再次发现转载本站作品不标注来源、裁减本站图片水印等不尊重本网站及本站会员权益的行为,中国钓鱼频道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191 0

上一篇:冰钓年江鱼
回复